A-A+

暖于布锦上一句

更新:2025-07-14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这句话出自《荀子·荣辱》,大概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这句话出自《荀子·荣辱》,大概意思是: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我们之前学过与之类似的一句话:“良言一句暖三冬,恶语伤人六月寒。”

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和温暖,也能给人带来深深的痛苦和仇恨。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希望我们都能以“善言”与他人交流,而不要用嘲笑、讽刺、挖苦等语或者绝情的话,在别人的心上刺下一道道伤口,要知道,这些伤口愈合起来是相当相当困难的。

让我们切记,与人善言才是真正的善良。

书籍介绍

《荣辱》出自《荀子》第四篇。《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重要的著作。《荀子》一书今存三十二篇,除少数篇章外,大部分是他自己所写。他的文章擅长说理,组织严密,分析透辟,善于取譬,常用排比句增强议论的气势,语言富赡警炼,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荀子》的注本除唐杨倞的《荀子注》外,清王先谦的《荀子集解》,汇集清代学者的训诂考订成就,内容翔实;梁启雄的《荀子简释》综合诸家校释成果,尤重“简易、简明、简要”;另有章诗同的《荀子简注》、熊公哲的《荀子今注今释》等。

作者简介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rqrg6mw.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