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哪些贡献
摘要: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贡献为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第三,大力开展...
中国为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的贡献为
第一,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
第三,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第四,实施计划生育,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第五,加强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制定。
第六,进一步完善了相关体制和机构建设。
第七,高度重视气候变化研究及能力建设。
第八,加大气候变化教育与宣传力度。
介绍
中国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彰显大国责任担当,向世界郑重承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的“30·60”宏伟目标并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
作为高度依赖化石能源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要在10年内实现碳达峰就意味着必须加速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发展模式的转型。中国由碳达峰走向碳中和只有短短30年,比发达国家完成这一转变缩短了30—40年,其力度和难度可想而知。
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开宗明义,指出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加剧、自然灾害频仍,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形势严峻。人类站在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十字路口。《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是联合国机构首次以生态文明为主题召开全球会议,体现了中国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遏制生物多样性丧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信心和决心。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等方面,中国既有先进的价值理念,更有务实的行动举措。中国自然保护地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全国各类自然保护地近万处;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部分珍稀濒危物种野外种群在逐步恢复;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中国宣布率先出资15亿元人民币,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表示:“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功经验,为全球环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我到过中国很多地方,从西北大漠到江南水乡,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之丰富令人感慨。我也能感受到,中国各项环境指标都在不断改善。”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特邀顾问阿瑟·汉森如是说。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气候行动高级别倡导者奈杰尔·托平表示,中国的生态文明理念将在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保护的多边主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