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纪念的是谁
摘要: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国外,生计难寻。饿的晕倒在路上,此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
在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被人陷害而流亡国外,生计难寻。饿的晕倒在路上,此时,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可此时,以前舍命救他的介子推却早已病死,为了纪念他,晋文公将他死去的日子定为清明节,并流传至今。
介之推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国的忠臣,又名介子推,作为不慕虚名,不计报酬的晋国国君晋文公的忠厚臣僚,留下了很多故事,被民间社会广为传颂。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禄”、“功成身退”。传说文公为哀悼介子推,下令全国介子推被焚的三月五日为火禁日,禁止烟火,仅食寒食,并从此形成了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节日“寒食节”。虽然寒食节的真正起源并非来自于此,但将纪念介子推作为寒食节起源的说法却更为流行,甚至后来寒食节逐渐被清明节取代,许多人又把纪念介子推作说成清明节的起源。
人物生平
重耳在秦国力助下,返晋平内乱,即位为晋文公,大赏追随之人。介子推因随重耳回晋后,淡泊名利,归家隐居绵山“不言禄”,并赋诗一首以明心志,所以晋文公“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
介子推本身是百姓人家,为了挣钱养家便去了有钱人家里做事糊口,也就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家里。春秋时期,战乱纷纷,晋国内部也发生了战争,当时的晋献公昏庸无道、沉迷美色,特别是妃子姓骊名姬的娘娘,于是千方百计的想要废掉太子申生,让骊姬娘娘的儿子做太子。晋国内部一片混乱,为了求生只好带着家属四处逃窜,介子推很忠心,不但没有逃跑,还一路追随重耳。逃窜的日子很是可怕,饥寒交迫,病厄交加。就在这个时候,介子推挺身而出,为了不让公子重耳饿死,就割下自己身上的肉来维持重耳的性命。
在十九年的生死逃亡中,重耳终于迎来了黎明前的光束,他摇身一变就成了晋国的帝王,介子推也成了重耳的左膀右臂。介子推一心爱国,热衷于国,他不断的在重耳说出一些忠言,但是却无济于事,他没有办法改变重耳,只好和母亲归于山林。之后也在重耳放的大火中和母亲一起丧失性命。
晋文公见诗深悔,派人召其受封。知其隐居后,晋文公亲率人马寻访绵山。因绵山地形复杂且山高林密,终无处寻。晋文公令三面烧山,欲逼介子推出山。三日后大火熄灭,介子推已与母亲被烧成残骸。晋文公在尸骨旁的柳树洞中发现了介子推用血写成的遗诗,悲恸之余,伐被烧焦之柳木制木屐,以怀念介子推。并令在介子推的罹难日禁火寒食寄托哀思,是为寒食节之由来。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