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怎么来的
摘要: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虞舜时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神灵。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
春节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虞舜时期,舜即位做了天子,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神灵。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迹;如岭南部分地区沿承有在岁首(新年初一)拜岁的习俗,新年期间隆重盛大的拜神祭祖节仪活动,由此可见上古时代岁首祭祀的蛛丝马迹。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赏花灯、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
说起古代的春节,那可真算得上是全民狂欢的日子了。虽然很多习俗都保存至今,但是在没有电视电脑手机的年代,这讲究可就更多了。
古人们过春节,不仅仅要像现在一样贴春联、放鞭炮,还要贴年画,互相送贺年卡。而且,古人的年夜饭可比今天要丰盛多了。今天的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炒几个爱吃的菜,吃上些饺子,也就算是个简单的年夜饭了,吃的东西丰盛不丰盛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团圆。古代可就不一样了,过年时的年夜饭要认真准备,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不必说,其他的鸡鸭鱼肉、瓜果蔬菜、南北炒货、甚至糖饵果品这些通通都要准备非常齐全才行。当然,对于有些大户人家,年夜饭的分量更是要十足,有些具有祝福性的菜品还必须做得好看又美味。
习俗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带有浓郁的各地域特色。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多样,有舞狮、飘色、舞龙、游神、庙会、逛花街、赏花灯、游锣鼓、游标旗、烧烟花、祈福、掼春,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春节期间贴年红、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有其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
春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春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春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天。从年尾小年起,人们便开始“忙年”:祭灶、扫尘、购置年货、贴年红、洗头沐浴、张灯结彩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春节是个欢乐祥和、合家团圆的节日,也是人们抒发对幸福和自由向往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春节也是敦亲祀祖、祭祝祈年的日子。祭祀是一种信仰活动,是人类在远古生存活动而创造出来的期望与天地自然和谐共生的信仰活动。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