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

更新:2025-05-15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后四十回多人认为由高鹗续成。高鹗,字兰墅,一子云士,别号红楼外史。出生于约1738年(乾隆三年),死于约1815年(嘉庆二十年)。高鹗续写的后40回与曹雪芹...

后四十回多人认为由高鹗续成。

高鹗,字兰墅,一子云士,别号红楼外史。出生于约1738年(乾隆三年),死于约1815年(嘉庆二十年)。高鹗续写的后40回与曹雪芹创作的前80回相比,在思想艺术水平上有很大的差距,但基本完成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并给《红楼梦》以一个完整的形态,有利于它的传播。

一部小说以其残存的八十回成为一个民族难以企及的文学顶峰,为完成全璧而续补的后四十回竟能达到乱真的程度,与原著一起家喻户晓,流芳百世。

对续书骂得最起劲的红学家在整理出版《红楼梦》时也不敢弃之而不用,读者的认同和喜爱已使续作成为《红楼梦》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维纳斯残臂的成功续接确确实实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文学奇迹。

曹版后40回在传阅时丢失了

曹雪芹《红楼梦》原稿八十回后为什么没有传下来?

多数专家认为,原因是《红楼梦》最初在朋友的小圈子里传抄批阅的时候,被借阅者弄丢了。“畸笏叟”在脂砚斋版第二十回中批注说,“袭人正文标目曰《花袭人有始有终》,余只见有一次誊清时,与《狱神庙慰宝玉》等五、六稿被借阅者迷失。叹叹!”

《狱神庙慰宝玉》指的是贾府被抄家、贾宝玉被关进狱神庙等情节,在110回之后。这也再度表明,曹雪芹基本写完了《红楼梦》。

高鹗只是整理者而非作者

张庆善在文中说,在曹雪芹逝世以后的二三十年里,《红楼梦》都是以八十回本在社会上流传的。

那《红楼梦》后四十回是从哪里来的?程伟元在程甲本“序”中讲得非常清楚——非常喜欢《红楼梦》的他惜未见全本,便“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红楼梦》全书始至成矣”。

对此,高鹗也有明确的文字记载:“予闻《红楼梦》脍炙人口者,几廿余年,然无全璧,无定本……今年春,友人程子小泉过予,以其所购全书见示。”

此时,高鹗刚刚参加完乾隆五十五年的会试,未中而落第,正好有空。为了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程伟元便请他帮助修订整理。本来就很喜欢《红楼梦》的高鹗欣然答应。至于具体的整理工作,张庆善介绍就是“细加厘剔,截长补短”。

胡适“高鹗续书说”所据只为孤证

是谁说高鹗续书的呢?张庆善介绍,胡适是第一个比较系统地论证了“高鹗续书说”的人,这个观点也成为新红学的基石之一。1921年胡适在《红楼梦考证》中,提出了“《红楼梦》前八十回的作者是曹雪芹,后四十回则是高鹗的续作”的观点。胡适的论据,是引用了俞樾《小浮梅闲话》中的一条材料。俞樾说:“《船山诗草》有《赠高兰墅同年》一首云:‘艳情人自说红楼。’注云:‘《红楼梦》八十回后,俱兰墅所补’。”高鹗,别号兰墅;船山即诗人张问陶,是高鹗的同年。由此胡适认为,张问陶的诗及注是高鹗续书的“最明白的证据”。这也是历来认定高鹗是《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的最主要的根据。

对此,张庆善认为:其一,从文献考据的角度看,张问陶的材料不是第一手文献资料,如果没有互证的文献资料,这种孤证很难作为论证后四十回续书作者的铁证;其二,张问陶并没有说高鹗续写了后四十回,只是说“补”,“补”不等于“续”。

其中的主要原因,张庆善介绍,一是在程伟元、高鹗刊刻程甲本以前,就有《红楼梦》一百二十回抄本存在——周春《阅读〈红楼梦〉随笔》中记载:“乾隆庚戌秋,杨畹耕语余云:‘雁隅以重价购抄本两部,一为《石头记》,八十回;一为《红楼梦》,一百廿回,微有异同,爱不释手。’”张庆善解释,乾隆庚戌即乾隆五十五年,而程甲本是乾隆五十六年辛亥才问世的。这就是说,在程甲本问世之前,已经有了《红楼梦》一百二十回的抄本。

其次,高鹗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续写后四十回。高鹗生于乾隆二十三年,卒于嘉庆二十年,享年57岁。他于乾隆五十三年中举,中举后就积极准备会试。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参加会试落第,第二年即1791年春,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参与整理修订《红楼梦》。

张庆善强调,除了张问陶那条“《红楼梦》八十回以后,俱兰墅所补”资料外,再没有找到任何一条能证明高鹗续书的文献资料。所以,有理由认为,高鹗不是后四十回的作者,只是一个整理者。

与此同时,张庆善也强调:说后四十回不是曹雪芹的原作,不等于全盘否定后四十回,不能说后四十回一无是处;否定高鹗是后四十回的作者,也并不是就能证明后四十回就是曹雪芹所写,要想弄清续写后四十回的“无名氏”是谁,还需更多的文献资料。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xq85yp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