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轻工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
摘要: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 [1] ,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
武汉轻工大学(Wuh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是全国最早培养粮食行业专门人才的学校 [1] ,是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源于1951年创办的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曾先后隶属于原国家粮食部、商业部、国内贸易部;1980年,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1993年,改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8年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1999年,改名为武汉工业学院;2000年和2003年,原武汉交通卫生学校和原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先后整体并入;2013年,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2个校区,办学用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66万余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38亿元;有教职工近1500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63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超过专任教师总数的90%;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19000余人;设17个教学院(部),开办70个本科专业;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7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14个。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武汉工业学院
1951年9月,武汉市会计中等技术学校创办。
1953年5月,更名为武汉市财政学校。
1954年8月,更名为武汉粮食学校。
1956年12月,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
1960年1月,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专科学校。
1961年,学校停学一年,1962年9月,恢复办学。
1966年5月,学校教学工作全面停止。
1970年11月,学校停办。
1972年5月,学校复办,更名为湖北省粮食学校。
1978年12月,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校。
1980年5月,更名为武汉粮食工业学院。
1993年5月,更名为武汉食品工业学院。
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和地方共建,以湖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
1999年5月,更名为武汉工业学院。
1958年,长江航运卫生学校创建。
1978年,更名为武汉水运卫生学校。
1997年,更名为武汉交通卫生学校。
1958年,湖北农垦大学创建。
1962年,湖北农垦大学撤销,改建为湖北省农垦学校。
1990年,由五三农场搬迁到武汉市东西湖区吴家山街。
1996年,更名为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
学校环境
2000年8月,武汉交通卫生学校整体并入武汉工业学院。
2003年11月,湖北省通用技术工程学校整体并入武汉工业学院。
2013年4月,武汉工业学院更名为武汉轻工大学。
2014年9月,学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18年1月,入选湖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5月,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武汉轻工大学。 [7-8]
2020年10月,学校与孝感市中心医院正式签订共建直属附属医院合作协议。
2021年10月,中国油脂博物馆在学校揭牌开馆。
2022年1月13日下午,武汉轻工大学与孝感市临空区签约,将建设武汉轻工大学临空校区
截至2018年5月,学校党委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湖北省先进党委中心组等荣誉称号;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高校、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数十项荣誉。
研究成果
截至2018年5月,学校近年来承担各类纵向科研项目1200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863”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97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4项;获授权专利645项,其中发明专利183项。
学术资源
据2019年4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的纸质文献超过151.4万册,电子资源数据库55种,涵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音视频、图片、报告、标准、年鉴、教程等多种文献资源,其中包含中文期刊10300多种,外文学术期刊2200多种;馆藏本地电子图书69.15万册,远程电子图书100万册;学位论文640万篇。
学术期刊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以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工程技术、管理科学等为主要刊登内容,涵盖食品、生物、化工、机械、电气、计算机、交通、建筑与土木工程、营养与安全、数学、物理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设有基础理论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工程技术研究、科研成果转化、高等教育研究和综述等栏目,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台湾(CEPS)数据资料库的收录期刊。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5月,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意大利等十几个国家的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关系,与港澳台地区高校也有往来和交流。
学校实施国际学生学历教育项目,招收本科和硕士研究生两个层次的国际学生,获批“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具备公派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资格。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