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西藏民族大学为什么建在陕西

更新:2025-05-08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1957年3月5日,中央书记处根据去年“九四”指示精神,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西藏问题时又作出决定:“将已吸收的藏族学员和藏族干部送往内地学习、培训,为将...

1957年3月5日,中央书记处根据去年“九四”指示精神,召开专题会议讨论西藏问题时又作出决定:“将已吸收的藏族学员和藏族干部送往内地学习、培训,为将来进行的民主改革做人才的储备”。

时任中央书记处总书记邓小平对此作出明确批示:“藏族学员凡愿来内地学习的,人数不限,不愿意的,一个也不强迫,你们西藏自己在内地办学。几千人回内地学习,这是西藏一大革命,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党中央的政治远见和英明决策,是对西藏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布局。

1968年8月,中央负责人在接见中央学习班西藏班全体成员时,江青提出“西藏民族学院办在陕西咸阳是件怪事”,引起了学院群众的思想混乱。

1970年1月23日,西藏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决定撤销西藏民族学院。学院领导和大多数中层干部调离学院,部分财产转移给了陕西有关部门,给学院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1971年5月16日,西藏自治区党的核心小组召开会议,正式作出了恢复西藏民族学院的决定,并决定在西藏林芝建立新校址。

从1972年开始,农学专业、畜牧兽医专业、财会专业、机电专业相继迁入林芝,形成了陕西咸阳为总院、西藏林芝为分校的两地办学格局。1975年1月,区党委决定,咸阳总院各专业不再迁入西藏,总院和分校学生规模均为1500人。1978年5月,西藏民族学院林芝分校更名为西藏农牧学院。

学校简介

西藏民族大学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在祖国内地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前身为1957年中央指示创办、1958年9月开学的“西藏公学”。1965年4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学院”。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藏民族大学”。

截至2021年9月,学校有渭城、秦汉两个校区,并在拉萨建有实践教学基地,校园面积1157.48亩,下设14个教学单位、59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3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任教师702名;在校生11607人,其中研究生1271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学生占51.9%。

科研成果

2016-2020年,学习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540余项。

2007-2011年,学校共获得各类科研立项32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38项,校内立项186项。共获得预算外科研经费921.65万元。出版学术著作69部,发表学术论文2087篇。其中包括权威期刊论文3篇,SCI论文7篇,EI论文29篇,核心期刊论文448篇。论文转载、摘编29篇。

2010-2014年,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261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立项52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项。据2015年5月学校公布数据显示,近五年,学校年均科研经费1710.1万元。有26项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qyvojl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