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作者是谁
摘要: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对中国来说,他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个革命战士,为抗体战争的...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诗人,也是著名的散文家。对中国来说,他不仅是一位作家,也是一个革命战士,为抗体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新闻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著有《达夫全集》共七卷、《日记九种》等。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等。
郁达夫生平简介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文学家,《在寒风里》、《孤独者的哀愁》、《我的忏悔》等都是郁达夫的代表作品。为了让大家全面地了解郁达夫,我们就来简单地介绍一下郁达夫简介吧!1896年,郁达夫在浙江一个知识家庭出生。
三年后,郁达夫的父亲去世,郁达夫在家人支持下,开始到学堂读书。1912年,郁达夫考上了浙江大学预科,因参加学潮而遭到学校开除。第二年,郁达夫和哥哥郁华前往日本留学,1914年7月份时,郁达夫考入了日本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并选择学医。随后,郁达夫一面学医,一面尝试创作文学作品。1916年,郁达夫从医科部转至政治学科学习。第二年,郁达夫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经济领域的知识。郁达夫在日本留学期间,阅读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1921年,郁达夫和好友郭沫若、成仿吾等人开办了“创造社”,并发表了他人生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沉沦》。1922年,郁达夫学成回国,并在多所高校任职授课。日本侵略者侵略中国领土,侵害中国人,这激发了郁达夫创作灵感,他积极号召中国人反抗日本人的侵略。随后,郁达夫辗转多个地区,为抗日战争不断努力着。1938年,郁达夫前往新加坡参加抗日战争宣传工作。1945年,郁达夫遭到汉奸告发,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于苏门答腊丛林中。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并且又时常多雨而少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厦门香港广州的市民中间混混沌沌地过去,只能感到一点点清凉,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
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
内容赏析
《故都的秋》系郁达夫在对故都北平的秋景细腻描摹中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眷恋和落寞之情的作品,体现出这位文人当时的处境和浓重的“主观色彩”。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于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
《故都的秋》全文1500多字,运用了42个秋字来润色北国之秋的“清”“静”和“悲凉”,也处处渗透着郁达夫消极与积极情绪在纠结与斗争的痕迹。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