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的十大特点
摘要:家乡的记忆:乡愁常常源于对家乡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是儿时的游戏、亲戚朋友的交往、家乡的风土人情等。 思念亲人:乡愁也包含对亲人的思念,比如父母、...
家乡的记忆:乡愁常常源于对家乡的记忆,这些记忆可能是儿时的游戏、亲戚朋友的交往、家乡的风土人情等。
思念亲人:乡愁也包含对亲人的思念,比如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等。
对故土的眷恋:乡愁是对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的深深眷恋,那里可能有自己成长的故事,有熟悉的环境和气息。
忧愁感:乡愁可以带来一种淡淡的忧愁感,仿佛心中有一份无法言说的沉重。
思乡之情:乡愁是一种思乡之情,是对家乡的美好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怀旧情绪:乡愁常常伴随着怀旧情绪,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和经历。
心灵归属感:乡愁给人一种心灵归属感,仿佛家乡就是自己的根,离开家乡就会感到无依无靠。
远离故土的孤独感:乡愁也可以是因为远离故土而产生的孤独感,特别是在异乡生活或工作的时候。
对家乡变化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乡也在不断变化,乡愁也可能包含对家乡变化的感慨和无奈。
对未来的期许:乡愁也可以是对未来的期许,希望回到家乡,重新开始生活,或者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意象的具体性。
乡愁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一种内在情感。 但是,诗人却通过“邮票”这个载体把思乡的内在情感外化为形象可感的意象。 由于对母亲的思念而不能直接相见,从而需要使用邮票来传递情感。
2.意象的抽象性。
《乡愁》的四种直观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之间虽是独立的,但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这就是它们意象的递进性和抽象性。
《乡愁》写作特点
1、全诗共四节,⼀⽅⾯,诗⼈以时间的变化组诗:⼩时候──长⼤后──后来──现在四个⼈⽣阶段;另⼀⽅⾯,诗⼈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时候的母⼦分离──长⼤后的夫妻分离──后来的母⼦死别(这是⼀种特殊的“分离”)──现在的游⼦与⼤陆的分离。诗⼈为这⼈⽣的四个阶段各⾃找到⼀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时候的邮票──长⼤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样我们看到这⾸诗构思的巧妙,四节诗以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来层层推进诗情的抒发,如油画的着⾊,那⾊彩便是乡愁,⼀层层加深。
2、乡愁本是⼀种⾮常抽象的情感,但诗⼈表达出来后却实现了物化,变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诗⼈的乡愁就不致于⽆所依附,⽽是投射于具体的对象上。这也是诗⼈写诗常⽤的⼀种技巧:托物寄情,这种⽅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正语反出,以⼀种轻描和淡写,使乡愁浓缩于⾯积⼩程度轻的对象之上,反射出浓烈的思乡情绪:“⼀枚”“⼀张”“⼀⽅”“⼀湾”四个表数量的词语也运⽤得很准确。
3、这⾸诗的形式美⾮常突出:⼀是结构上寓变化于统⼀,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了⾃由诗的特点;⼆是同⼀位置上的词的`重复和叠词的运⽤,在⾳乐上造成⼀种回环往复、⼀唱三叹的旋律,给全诗营造了⼀种低回怅惘的基调。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