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三字经的作者是谁

更新:2025-05-15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王应麟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

王应麟 (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王应麟是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其博学多才,学宗朱熹,涉猎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熟悉掌故制度,长于考证。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人物评价

《四库全书总目》:(王)应麟博洽多闻,在宋代罕其伦比。

明代著名诗人、王应麟的同乡黄润玉在《先贤赞》中称颂王应麟:春秋绝笔,瑞应在麟。宋诈讫录,瑞应在人,尼父泣麟,先生自泣。出匪其时,呼嗟何及。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汉艺文志考证》中说:王应麟《汉艺文志考证》十卷,所采掇亦甚博雅。

章学诚指出:今之博雅君子,疲惫精力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耳。

梁启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证学(乾嘉考据学)先导。

黄锦祥赞曰:了然天地文博之大成者,应麟是也!

《三宁经》简介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qrl5oe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