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个永久极地考察站是哪里
摘要:世界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推动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与外星球之间联系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南极,这片地球上还没有被开发,还没有被污染的洁...
世界南北两极,是全球变化的推动力、全球气候变化的冷源,也是人类与外星球之间联系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南极,这片地球上还没有被开发,还没有被污染的洁净大陆,那里有无数的科学谜团和信息。它对全球变化尤其是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世纪以来,已有50多个国家在南极设立了100多个科学考察站,对南极地区进行了多学科考察研究,许多重要的科学研究都是在南极取得突破的,例如:在南极大气中发现和研究臭氧洞,南极冰下大湖—东方湖的发现和研究等。因此,南北极地区是与全球环境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人类生存与命运休戚相关的科学研究与实验圣地。
极地考察站的作用
对于科学家们来说,南极和北极是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人类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是进行科学探索永不干涸的动力源泉,在这个地球上,还有什么地方比南极和北极更能激发人类的好奇心?
虽然南北极魅力特殊,对科学家充满诱惑。可是极地常年冰雪天寒地冻,如果没有考察站,科学家们就难以长期稳定安全地在极地工作。
以南极法尔兹半岛的考察站为例,与中国南极长城站比邻的考察站有智利站、俄罗斯站、乌拉圭站……这些都是越冬极地考察站,常年有人驻守,这些考察站主要负责进行气象、电离层、地磁和地震等常规观测,相关的科学实验室为此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长城站生态环境实验室有实体显微镜、海流计、冰厚测定仪、海冰钻等供科考队员进行地质、生态环境、生物研究使用。
中铁建工集团建设南极科考站
南极,是地球的干极、寒极、风极,年平均气温是-25℃,曾记录到-89.8℃极端最低温。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就是一片冰晶。
这里,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方,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3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相当于12级台风的3倍。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正式踏足南极,中国南极长城科考站和中山科考站也都建成于那个时代。由于条件有限,当时建成的站房,都是由集装箱改造而成的临时性设施。时光荏苒,一晃近20年,“铁皮屋”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科考的需要。
2002年,国家决定开始大规模拆旧建新,反复斟酌、遴选之后,国家海洋局最终把目光聚焦在了中铁建工集团身上。
成立于1953年的中铁建工集团,是中国铁路站房建设王牌军和大型公共建筑专家,以善打硬仗、勇于攻坚著称。1959年建成了新中国第一座大型火车站——北京站,1991年在深圳站创造了改革开放建设新速度,2006年参建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2008年建成的北京南站开创了中国现代化交通新纪元。每当国家需要,中铁建工人都会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正是这些傲人的业绩和勇于担当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国家海洋局的决策者。从此,中铁建工人开始了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远征南极。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