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的节日有哪些
摘要:回族形成后,普遍使用汉语,回族姓氏也最后汉化,与汉族姓氏基本相同。但追溯回族姓氏的渊源仍与他们先民的姓氏有关。一般说来;阿拉伯人的全名是由本人...
回族形成后,普遍使用汉语,回族姓氏也最后汉化,与汉族姓氏基本相同。但追溯回族姓氏的渊源仍与他们先民的姓氏有关。一般说来;阿拉伯人的全名是由本人名、父名、祖父名、族名、地名,部落名等构成,这一姓氏特点在回族先民进入中国时仍然是很明显的。
唐宋元时来华的穆斯林,为中国回回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回回姓氏的诞生、形成和发展准备了条件。
开斋节
开斋节习俗
1、斋戒:回族人民需要早上守斋,直至傍晚才可以吃简单清淡的晚餐。
2、沐浴:在开斋节,成年的回族人民需要沐浴净身,并换上新衣服。
3、朝拜:回族群众从四面八方前往清真寺进行朝拜。
4、打扫:室内室外、街道小巷、清真寺等场所在节日前都会打扫修葺一番。
成年男女教徒在每年9月(俗称“斋月”)封斋1个月,每日自黎明前至日落,禁绝饮食、房事和一切非礼行为,以省察己躬,洗涤罪过。
根据穆罕默德关于“见新月封斋,见新月开斋”的训谕,每年斋月始于9月初新月出现,结束于教历10月初见到新月时为止。
开斋节礼仪
忙食一物:教徒于该日晨礼后速进少许饮食,以示戒满,向真主感恩之意。
交纳开斋捐:施舍,或扶助贫困,或交予清真寺。
举行会礼:是日上午,教徒沐浴盛装,心口默颂赞词,聚集在当地最大的清真寺内举行规模盛大的会礼仪式。会礼者过多时可移在广场或郊野举行。教徒会礼毕互相握手,共诵赞圣词,并互致问候。
古尔邦节
是伊斯兰教主要节日之一,亦称宰牲节。我国穆斯林将古尔邦节又称“忠孝节”。
“古尔邦”意为“献祭”“献牲”,为朝觐功课的主要仪式之一,时间是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当日,朝觐者要进行宰牲。经济条件宽裕的穆斯林要在伊斯兰教历12月10~12日3天之内宰牲,逾期无效。我国穆斯林特别重视古尔邦节,是日皆盛装参加会礼,游坟诵经、缅怀先人宴请亲友,有条件者宰牲。我国新疆地区各族穆斯林还举行丰富多采的文艺联欢,以示庆祝。现已成为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
盖德尔节
是伊斯兰教节日。盖德尔夜引意为前定、高贵之夜。在伊斯兰教历斋月(九月)中。据伊斯兰教传述,真主在此夜始降古兰经文。穆罕默德曾对其门弟子说:“你们要在斋月末旬的单数日子里,估定盖德尔夜。”按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应在斋月的第27夜。
登霄节
“登宵”一词是阿拉伯语“米尔拉吉”的音译,原意是阶梯的意思。
根据《古兰经》第17章第1节的经文,传说穆罕默德在52岁那一年(公元621年)伊斯兰教历7月27日夜间,由天使哲布勒伊来陪同,乘天马从麦加城的禁寺夜行到耶路撒冷的远寺,从这里,身体和洁净的灵魂(鲁哈)一并升高到第七层天上,穆圣升天后,亲眼看见了真主的一切迹象和奥秘,并会见了古代的列圣,如阿丹、穆萨、耶哈亚、尤素福、伊德里斯、哈伦等。同时还参观了天堂和地狱的情景。黎明时重返麦加。后来,伊斯兰教将耶路撒冷视为三大圣地(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之一,并定伊斯兰教历7月27日为登宵节。该夜为登宵夜,这天夜间,我国各清真寺灯火通明,穆斯林聚集在这里,举行礼拜、祈祷、静听阿訇讲述穆罕默德登宵这一夜的经过事迹等活动,以示纪念。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