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什么东西
摘要:信口雌黄(拼音:xìn kǒu cíhu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晋·孙盛《晋阳秋》。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
信口雌黄(拼音:xìn kǒu cíhuá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相关典故最早见于晋·孙盛《晋阳秋》。
古时写字用黄纸,写错了就用雌黄涂抹后重写。后人就用“信口雌黄”来比喻不顾事实,随口乱说,轻下论断(信口:随口。雌黄:一种矿物,可作黄色染料)。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雌黄是一种矿物,其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柠檬黄色,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多为珍珠光泽;在古时人们写字时用的是黄纸,如果把字写错了,用这种矿物涂一涂,就可以重写,所以,成语的源由就出于此。
成语故事
西晋时代的知识分子,总是脱离现实,空谈玄学,而且当时的学风也很坏:口里高谈虚无,可实际上四处钻营,巴结权贵求官,官职越多越好,有的人身兼十几职,二十几职;表面上标榜清高,可实际上贪财纳贿,广积私产,奢侈淫靡成风。
王衍,字夷甫,出身士族,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他的堂兄王戎、弟弟王澄都是当时的大名士,崇尚清谈。王衍的妻子郭氏,与贾皇后有亲戚关系。王衍的一个女儿被聘为晋惠帝的妃子,另一个女儿嫁给当时权势煊赫的贾谧,还有一个女儿嫁给了裴遐。裴遐出身山西的望族,也是当时的名士,他的妹妹还是东海王司马越的妃子。王衍依靠着联姻后的裙带关系,历任黄门侍郎、尚书令、中书令、太尉等职,权倾朝野。
王衍也是当时出名的清谈家。他少年时就伶牙俐齿,有一次,他在文学名家山涛府上做客,以清秀的仪表,文雅的谈吐,赢得四座赞赏。但山涛却感叹道:“日后耽误天下的,未必不是此人啊!”
王衍成年后,喜好老子、庄子的学说,善于用老庄的道家思想解释儒家经义,讲授玄理。讲的时候,他总是身穿宽袍大袖的衣服,手执玉柄拂尘,轻声慢语,满嘴都是玄妙空虚的怪话,但总是把义理讲述得前后矛盾,漏洞百出,别人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质疑,他也满不在乎,甚至不假思索,随口更改。因此人们便嘲讽他是“口中雌黄”。
成语寓意
魏晋时期,清谈之风盛行。有些人为了赶时髦也崇尚起清谈玄学来,王衍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口谈虚无,却四处巴结钻营;口谈清高,却贪财纳贿、广积私产;依靠裙带关系拼命往上爬;即使解经讲理,王衍也信口雌黄。虽然他确实有点才气,但这种才气最终转化成了丑恶,他也落了个被活埋的下场。对于自己没有全面了解的事情,不能轻易地做出判断。只有透彻分析事情的方方面面,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谨言慎行,对自己、对他人都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好的,那么这就是给大家分享的信口雌黄中的雌黄是什么东西,希望大家看完这篇由小编精心整理的内容后,能对相关知识有所了解,解决你的疑惑!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