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是这首词的什么
摘要:忆秦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该词牌名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
忆秦娥是这首词的词牌名。该词牌名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原文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出处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1935年2月,最早发表于1957年1月的《诗刊》上。
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2月25日凌晨,红军向娄山关挺进,在红花园与黔军遭遇,黔军仓皇应战,败退关口,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傍晚时分终于把这座雄关控制在手中,使大部队顺利通过,迈向胜利的前程。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此词。
《忆秦娥》诗词史中最早的词作之一,词署名李白,后世常有争议,但毕竟难以断定否认,因而也无人敢轻率地剥夺李白的创作权,这首词以气象取胜,境界极为阔大,写女子思夫之事,比拟寄托情怀,将意象与情感浑融在一起。
由个人之忧愁始,以历史之忧愁收,语调抑扬顿挫,气象悲凉浑厚,表达出一种历史盛衰、古今悲欢的、既悲且壮的情感,令人新潮为之澎湃、震荡、沉思、为之惊心动魄,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如天地初开,沉声切响,气象悲凉而宏大,堪称千古绝唱。
《忆秦娥·箫声咽》相传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词作,此词上片伤别,下片伤逝,伤今怀古,托兴深远。上片开头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
下片过拍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而“咸阳古道”一句,骤落千丈,凄动心目,再续“音尘绝”一句,悲感愈深,“西风”八字,只写境界,兴衰之感都寓其中,全词气魄雄伟,动人心魄,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
这是一篇动人心魄的词章,描绘了一个女子思念爱人的痛苦心情,古人对它评价很高,把它与《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一起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