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完璧归赵讲述的是谁护送和氏璧

更新:2025-07-16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蔺相如,本来是官吏令缪贤的门客,就是寄宿在官员府上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人,蔺相如同时也是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蔺相如最后之所以能跟...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蔺相如,本来是官吏令缪贤的门客,就是寄宿在官员府上为他们出谋划策的人,蔺相如同时也是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蔺相如最后之所以能跟廉颇成为赵国的两大猛将,都是开始于完璧归赵这件事,当时秦国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稀世美玉和氏璧,但是赵王对此顾虑很多。

因为当时的秦国十分强大,如果派人将和氏璧送到秦国,又怕秦王狡猾,拿了美玉却不给城池,但是如果不答应,又害怕秦王借此机会,出兵攻打赵国,这是一个十分棘手的事情,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当时的令缪贤就主动向赵王,推举了他旗下的门客蔺相如。

因为蔺相如曾经为令缪贤指出过一条明路,可谓是有勇有谋,当时令缪贤在赵国犯了罪,就想投靠燕国,因为燕王曾经在与赵王边境相会时,私下承诺过愿意交令缪贤这个朋友,但是蔺相如却阻止了他投奔,并说当时是因为令缪贤受到赵王的恩宠,所以燕王才会巴结,而现在燕王害怕赵王,令缪贤逃过去根本不会被收留,倒不如向赵王请罪,果然获得了赵王的宽恕。

完璧归赵是什么意思

完璧归赵出自《史记·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如约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并保证如果没有城池,一定会带回完整的和氏璧,来到秦国后,蔺相如便将和氏璧献给了秦王,秦王十分高兴,将和氏璧在妃嫔和大臣的手中传看,就是没有半点给城池的意思,于是蔺相如便上前告诉大王,这个和氏璧有点瑕疵,让我指给大王看看。

后来秦王就将和氏璧递到了蔺相如的手中,于是蔺相如立马抱着和氏璧后退到柱子旁,愤怒的说道,我看大王无意将十五座城池给我,换取和氏璧,今天我就将头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后来秦王害怕他真的撞碎和氏璧,便只能委婉的道歉,还拿来了城池的地图,划出了十五座城池。

但是蔺相如估计秦王并不会这么简单的放手,所以就要求秦王斋戒五天,以示尊重,于是便趁着这个时机,打发自己的随从,穿着粗布麻衣,从小道将和氏璧完好的护送回了赵国。后来秦王看到既得不到和氏璧,杀了蔺相如也会破坏赵秦两国的关系,于是便无奈的将蔺相如送回了赵国。后来人们就用完璧归赵来比喻物品完好的回到主人手中。

结语:完璧归赵中的蔺相如既有勇也有谋,才能够和秦王展开周旋,不像纸上谈兵的主人公赵括,只会死读书,不会灵活运用。

人物简介

蔺相如,男,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 。

蔺相如原为宦者令缪贤的舍人。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池换取"和氏璧"。蔺相如奉命带"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旋,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会于渑池(今河南渑池西),他随侍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没有受到屈辱,因其功,任为上卿,居官于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恃,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扬言要羞辱相如。蔺相如为保持将相和睦,不使外敌有隙可乘,始终回避忍让。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扩展资料

章台是战国时是秦国的象征。《史记》载秦灭六国的过程中““诸侯莫不西面而朝于章台之下矣”。”说明了战国时期章台的历史地位。完璧归赵也正是蔺相如来到秦国章台所发生的故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三辅黄图》说是“在汉长安故城西,秦宫也,中有章台,因名”。再根据《史记·里子传》及《论衡·实知

篇》里有关榻里子葬地的记述确定秦章台官就在今西安未央宫和建章官一带。考古在未央宫西汉早期地

层之下还有战国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与秦国的国都咸阳第一号宫殿建筑遗址相同的瓦当、板瓦、筒瓦等遗物。因此一般认为未央宫即是在秦章台上建造而成的。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l9xe62w.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