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摘要: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曹植必须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否则就要被处死。人们常常用七步成诗来称赞一个人的才华出众,实际上七步成...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曹植必须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否则就要被处死。
人们常常用七步成诗来称赞一个人的才华出众,实际上七步成诗是一个故事,这故事历史很悠久了,究竟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
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七步成诗的典故由来
曹操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使得曹丕对他很嫉妒。西元二二○年曹丕即帝位,称魏文帝。他怕曹植篡权,总想找个藉口把他杀掉,但又找不到机会。
有一天,曹丕把曹植找来,对他说:“听说你的诗写得很好。今天我想亲自看看你写诗的才华,现在我要你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来,如果作不出来就处死你!”
曹植极其悲愤地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诗的大意是:煎煮豆子作羹,滤下豆子为汁。豆梗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裏哭泣。本来都是一个根生的,为什么要如此煎熬,相逼太甚呢!
曹丕听了这首诗,感到惭愧而没有杀他。曹植虽然没有被曹丕杀掉,但仍然得不到重用,他一再被贬,最后忧郁而死。
曹植生平简介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生于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一说鄄城),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