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不是国家主席
摘要: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邓小平是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以...
1978年2月24日至3月8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
邓小平是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以来,继毛泽东、周恩来之后的第三任全国政协主席。作为新时期的全国政协主席,他把开拓创新人民政协工作作为全党的大事,大力重视和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全力建设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政协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机关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
1978年2月2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全国政协会议停开13年之后首次召开的会议。
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共有1988人,出席会议的委员有1862人。他们当中有中国共产党的代表;有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几十年的老干部;有长期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贡献的各爱国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人士的代表;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作出贡献的科学技术、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界人士;有全国各民族的代表;有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的代表;有台湾同胞的代表和港澳同胞、归国侨胞的代表和其他有代表性的人士。这是“文化大革命”以来第一次召开的政协全国委员会会议。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人数比上届增加了三分之二,人数之多和代表性之广泛,都是空前的。
下午4时,大会执行主席邓小平宣布会议开幕。军乐团高奏国歌。接着,全体委员为悼念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静默致哀。
全国政协五届一次会议历时13天,总结了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认真地讨论了新的政协章程。会议开得生动活泼,委员们心情舒畅,各抒己见,一致表示热烈拥护政府工作报告、新宪法和关于修改宪法的报告,完全同意新的政协章程。大家在讨论中积极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978年3月4日,会议按照议程安排,给每位委员发了一份政协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和常委等领导人候选名单。当天下午,委员们围绕本届政协领导人的选举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对如何填写选票、投票进行了讲解,最后按照大会的要求,推选出监票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完成了各项任务,于3月8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出席大会的委员有1845人。
下午3时,大会执行主席邓小平宣布大会开始。
大会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章程》重申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统一战线组织的性质;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广大知识分子、各爱国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爱国人士、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华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清除“四人帮”的流毒和影响,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革命统一战线,加强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统一祖国、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共同奋斗。
大会接着选举了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下午3时45分,大会开始进行选举。大会主席团常务主席在热烈的掌声中首先投票。接着,来自各族各界各条战线的委员们依次投了票。根据投票结果,大会一致选举出邓小平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主席,乌兰夫等22人为副主席,齐燕铭为秘书长,丁光训等243人当选为常务委员。
大会完成了各项议程后,邓小平作了讲话。他说,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各方面人士济济一堂,共商国家大事。大家精神振奋,心情舒畅,讨论得很热烈,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体现了我们党历来主张的民主协商精神。这是一个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大会,是一个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来共同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大会,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这对于发展我国革命统一战线,活跃国家的政治生活,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邓小平指出,现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是一场极其深刻的革命。我国革命统一战线必将在实现新时期总任务的斗争中,在向四个现代化的伟大进军中,发挥它的重要作用。
邓小平说,我们希望各方面的朋友们,同志们,再接再厉,继续前进,共同为我们这个伟大的事业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邓小平主席的讲话激起了全场热烈的掌声。
下午6时40分,邓小平主席宣布大会胜利闭幕。军乐团奏国歌。全体起立,会场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掌声。
邓小平介绍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转往苏联学习。1926年底动身回国,被派到西北部冯玉祥将军领导的军队中从事政治工作。1927年底至1929年夏任中共中央秘书长。1929年底和1930年初,同张云逸等在广西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江、右江革命根据地。
从1978年以来,他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决策人,领导全党制定和实施新的发展时期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方针和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要坚定不移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要求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四项保证:进行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打击经济领域和其他领域的犯罪活动;整顿党的组织和作风。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1982年在十二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83年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87年10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军委主席。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