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人口密度公式

更新:2025-07-12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人口密度公式人口密度 (人 平方千米)=人口数 (人) 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 平方公里;人 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

人口密度公式

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人口数 (人)/面积 (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由于人口密度指标是假定人口均匀分布在它所涉及的一定地域内,因此,人口密度计算的范围愈小,就愈能如实地反映人口分布的情况,范围愈大则只能概括地揭示人口分布的大势。

中国人口密度现状

在我国,人口稀少地区的面积比人口密集地区大得多。世界上的每个大陆都有人口稀少的地区。总的分布范围集中在亚欧大陆的中部、北部,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北部,南美洲大陆的中部和南部,非洲大陆的撒哈拉地区,澳大利亚大陆的西部及南极大陆。

中国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130人,且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很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每平方公里超过400人;香港旺角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地方,每平方公里有13万多人。中国人口密度,在计划生育的控制之下,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目前仍旧是世界人口大国。

人口密度等级

我们可以从人口密度的分布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情况。一般把人口的密度分为几个等级:

第一级 人口密集区>100人/平方千米(例如:中国、韩国、日本、印度、德国、英国)

第二级 人口中等区25~100人/平方千米(例如:美国、埃及、南非、墨西哥、伊朗、西班牙)

第三级 人口稀少区1~25人/平方千米(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蒙古、阿根廷、沙特)

第四级 人口极稀区<1人/平方千米(例如:格陵兰)

扩展

新中国人口政策的变迁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口从农业社会的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过渡到工业化初期的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再过渡到工业化中后期的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促使这种变化的因素可归为社会转型、经济发展和人口政策。根据人口政策方向,可将新中国70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70年,限制节育和鼓励节育的交错。1950年4月,卫生部发文限制机关和部队妇女非法打胎。1952年,卫生部规定限制节育及人工流产。1953年,卫生部要求海关禁止进口与国家政策不符的避孕用具和药物。这些政策旨在保护妇女,客观上则限制了节育。1953年新中国首次人口普查显示,当年中国大陆人口5.83亿,年增1300万。总人口远超1949年普遍认为的4亿多。“大跃进”和随后的三年困难,进一步促使政策转向。1964年1月,国务院成立计划生育委员会,各地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开展节育工作。但这些工作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基本陷入停顿。

第二阶段是1971~1979年,以“晚、稀、少”为特征的计划生育。1971年7月,国务院批转《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开启了计划生育时代,标志着人口政策从政府倡导,转变为以生育水平的目标为导向的,对家庭生育行为的干预和控制。1973年12月,全国计划生育汇报会提出了“晚、稀、少”政策:“晚”指男25周岁、女23周岁才结婚;“稀”指两胎要间隔4年;“少”指只生两个孩子。

第三阶段是1980~2013年,以“一胎化”为基调的计划生育。198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关于1980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情况的报告》,指出:“计划生育要采取立法的、行政的、经济的措施,鼓励只生一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启动了以一胎化为基调的计划生育政策。公开信在表述上仅“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但在实践中,这往往表现为强制性的生育数量限制。1982年,中共十二大确定计划生育为基本国策。1984年4月,针对一胎化激化的社会矛盾,中共中央在批转《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的汇报》的文件中,适当放宽了限制,奠定了1984年至2013年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模式:以大中城市为主的城镇居民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第一胎是女孩的农村居民允许生第二胎;少数民族可以生育2到3个孩子。

第四阶段是从2014年到现在,实施单独二孩和全面二孩政策。2013年卫生部与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合并,成立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在全国逐步实施,但效果有限,2015年全国出生人口甚至比上年减少32万人。自2016年元旦开始,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但出生人口远低于预期。近年计划生育的表述在各种官方文件中逐步淡出。不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上纷纷提交提案议案,呼吁全面放开生育。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l95e7k9.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