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哪里是说谁的

更新:2025-08-02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讲的是诸葛亮,“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也的确做到了他说的那样,勤勤恳恳,竭尽所能,一生都在北伐,没有...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后出师表》,讲的是诸葛亮,“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也的确做到了他说的那样,勤勤恳恳,竭尽所能,一生都在北伐,没有忘记刘备死前说过的话,正因为诸葛亮品性如此高尚,他才会被尊崇为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后出师表》这篇文章诸葛亮是以恳切温婉的言辞劝勉后主,也就是刘婵,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只可惜,被寄托希望的刘婵却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讲的这些,刘婵一个都没有做到,他不能严明赏罚,也不能亲贤远佞,甚至他正因为亲信宦官黄皓,让黄皓干预政事,甚至让黄皓在朝中胡作非为,亲信谗言,让衷心对蜀汉的姜维最后都不敢回成都,在曹魏攻打来的时候。

蜀汉的群臣大部分都主张投降,就北地王刘湛想要背水一战,刘婵不愿意,刘湛深知蜀汉完了,杀了自己的妻子就自杀了,就算有人带兵守卫成都,刘婵都不愿意,而是选择投降,也难怪刘婵会说出“乐不思蜀”了。

《后出师表》(节选)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翻译

最难于判断的,是战事。当初先帝兵败于楚地,这时候曹操拍手称快,以为天下已经平定了。但是,后来先帝东面与孙吴连和,西面取得了巴蜀之地,出兵北伐,夏侯渊掉了脑袋;这是曹操估计错误。看来复兴汉室的大业快要成功了。但是,后来孙吴又违背盟约,关羽战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遭到挫败,而曹丕就此称帝。所有的事都是这样,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创作背景

公元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公元228年春,诸葛亮上《前出师表》率军北伐魏国,蜀军在占有陇右三郡后,以街亭、箕谷失利而结束了第一次北伐。冬十一月,诸葛亮获悉魏军曹休攻吴兵败、张颌东下,关中虚弱,于是上《后出师表》决心再次北伐,急率军数万,走古道,出散关,围攻陈仓。

诸葛亮简介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集忠、孝、义、谋于一身,可以说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的智慧神的最杰出化身。历代朝野都对诸葛亮有很高的评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成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座右铭。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kqv734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