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刻钟等于多长时间
摘要:两刻钟等于30分钟的时长。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直至清初,...
两刻钟等于30分钟的时长。古代计时的工具叫“铜壶滴漏”。
一天一夜为24个小时箭上的一个刻度所代表的时间就是24个小时除以100,等于14分24秒。
直至清初,将100刻改定为96刻,每刻时长变为15分钟整,相传成习,一直沿用到今天。
它是靠铜壶里的水,一滴一滴往下漏来计算时间的长短的。
工作原理
铜壶底部有个孔,壶中竖着一支带有100个刻度的箭。壶中装满水后,水从孔中滴出来,一天一夜刚好滴尽。
古代的时间单位与换算
1、时辰:古时一天分12个时辰,采用地支作为时辰名称,并有古代的习惯称法。每2个小时等于一个时辰。
2、刻:古人就把一昼夜均分为100刻,在漏壶箭杆上刻100格。折合成现代计时单位,则1刻等于14分24秒。
3、更:汉代皇宫中值班人员分五个班次,按时更换,叫“五更”,由此便把一夜分为五更,每更为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等于2个小时。
时间
时间(Time)是物质的永恒运动、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包含时刻和时段两个概念。时间是人类用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确定时间,是靠不受外界影响的物质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地球自转为基础的时间计量系统称为世界时系统。时、日、月、年、世纪的时间计量属天文学中的历法范畴。时间是物理学中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符号为t。在国际单位制(SI)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
在2018年11月16日召开的第26届国际度量衡大会对秒的定义:未受干扰的铯-133的原子基态的两个超精细能阶间跃迁对应辐射的9,192,631,771个周期的持续时间(Δvcs)。这个定义提到的铯原子必须在绝对零度时是静止的,而且在地面上的环境是零磁场。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定义的秒,与天文学上的历书时所定义的秒是等效的。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毫秒(ms)、分(min)、小时(h)、日(d)、月(m)、年(y)等。
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宇宙大爆炸“之前”没有时间可言。“永远向前”指时间的增量总是正数。时间表达物体的生灭排列。“时间”简称“时”。时间就是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传递。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