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形态是什么意思
摘要:意识形态,即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
意识形态,即系统地、自觉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
是社会意识诸形式中构成思想上层建筑的部分,表现在政治、法律、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等形式中。
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具有历史继承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阶级性。
简介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人的意识形态受思维能力、环境、信息(教育、宣传)、价值取向等因素影响。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同一种事物的理解、认知也不同。出自《意识形态原理》。
来源
孔狄亚克的学生特拉西(Destutt deTracy)创制了“意识形态”这一新概念,试图为一切观念的产生提供一个真正科学的哲学基础。
不同领域
政治领域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极端重要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极端重要
意识形态工作对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极端重要
大众领域
特征
1.现实性
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无论是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还是居非统治地位的思想、学说,要么是为了维护现存的政治制度,要么是为了批判现存的政治制度。
2.总体性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
3.阶级性
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由于其利益的差异而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而不同的意识形态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它是由其所代表的阶级的地位决定的。
4.相对独立性
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它是相对独立的。
5.依赖性
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的,归根结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体系
每个社会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是占社会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它集中反映该社会的经济基础,表现出该社会的思想特征。每个社会的意识形态都是复杂的,往往存在3种不同的体系:
①反映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②反映已被消灭的旧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意识形态残余。
③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为建立新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
主要任务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清楚知道有哪些具体任务,才能有针对性地完成各领域、各层次的意识形态工作,并对工作效果进行评价。
明确我们前进的方向。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凝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 。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