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至圣和亚圣是谁

更新:2025-08-01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至圣指的是:至圣说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至圣”这个称号是孟子第一个用来赞许,尊称孔子的。至圣的“至”字有最高的,顶端的,完美...

至圣指的是:至圣说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至圣”这个称号是孟子第一个用来赞许,尊称孔子的。

至圣的“至”字有最高的,顶端的,完美的,不可逾越的意思。至圣,简单来说,就是最高的圣人的意思。因为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世间的影响太大,影响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行为规范等等。

另外,作为儒家思想文化的代表,“至圣”孔子及其经典语录体《论语》地位之崇高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其中所渗透的人本思想使得《论语》在潜移默化中成为中国社会的“圣经”,大到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到个人的接人待物、一言一行,更折射出深邃的新闻传播观念。

亚圣指的是:“孟子。亚圣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孟子,他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认为人的本性天生是善良的,每个人生来就具有怜悯同情之心、着耻憎悪之心、恭敬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

孔子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孔子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孔子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经孟子而发扬光大,长期影响着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塑造。

孟子从小学儒习礼,十五岁入学,“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之门人”。约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孟子在邹鲁一带收徒讲学,门生数百人。

孟子生活的时代,各国诸侯最盛行的学术是兵家、法家。面对诸侯间的争战,孟子怀着救民于水火的救世理想,肩负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带领弟子,周游列国,推行仁政。游说梁(魏)、齐、宋、滕、鲁等国。公元前319年,齐宣王继位,恢复“稷下学宫”,成为政治咨询、学术文化的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于是,孟子再度前往齐国,被齐宣王聘为客卿。

孟子在稷下学宫吸收各家之长,突破了孔子的思想局限,较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君仁臣义、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统一天下等仁政理论。这既是孟子从事政治活动的一个重要阶段,又是其思想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孟子的仁政主张曾使齐宣王受到很大鼓舞和赞赏,但齐王欲武力称霸诸侯,与孟子产生分歧。政治抱负难以实现,孟子便离开齐国返归邹国。

回到邹国时,孟子已六十多岁,从此不再出游,而在家乡兴学办校,广收门徒,与万章、公孙丑等弟子答疑解难,编著《孟子》。此书记述了他一生的主要言论、活动及其思想学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公元前289年冬至,孟子去世,享年84岁,葬于邹国的四基山西麓,即今孟林。邹国人因孟子去世十分悲痛,废除了在冬至日贺冬的习俗(“邹人因哭孟子而废贺冬之礼” )。

孟子去世后,经历代学者推崇,确立儒学嫡系传人之地位,东汉首称孟子为“命世亚圣之大才”。元至顺元年(1330年),文宗皇帝加赠孟子为“邹国亚圣公”。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j9j70n9.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