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书诗卷是谁的作品
摘要: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陆游《自书诗卷》简介
《自书诗卷》,纸本,行草书,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书法作品,纵31厘米,横70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
此卷自撰并书“怀成都十韵”诗,该诗收入《剑南诗稿》,故又称《怀成都十韵诗》卷,诗为作者回忆五十岁左右在成都做参议官时的生活情景,是陆游诗、书俱佳的代表作品。
此卷书体潇洒遒劲,有大气磅礴之势。老辣又天真,时作沉重之笔,偶又轻松带过,形式不拘一格,不计工拙,可看出十分放松随意,空白处使章法有致。
诗后自题近作。陆游于嘉泰三年(1203)五月十四日要求回山阴老家获准,诗的内容又是写的告退故里,说明诗的创作时间不会早于79岁。全稿共诗八首,均刊入《剑南诗稿》第五十五卷。参校刊本,卷前文字残缺部分,知缺“证东村父老言”一行,个别发动七字。此外,由五首七言绝句组合而成的“杂书”,刊本作“庵中杂书”。
陆游不以书法名世,书名被诗词所掩,自谓“草书学张颠,行书学杨风”。他的行草功力尤深,朱熹称其书“笔札精妙,意致高远”。张丑则说“书迹飘逸”、“字画遒劲可爱”,都说的很精到。
他把“胸中磊落藏五岳”的思想境界运用于草书,反映了书法中的浪漫主义精神。我们在七百年后的今天,能看到陆游晚年亲笔书写的笔致老成,墨色浓淡得当,具有潇洒遒劲,犹如“大舸波浪”,“瘦蛟出海”般的气势磅礴的自书诗稿,非常珍贵。
据卷末交待,此卷书于嘉泰四年(1204)一月三十日,作者时年八十岁,已告退归里,系与村中父老过从所作。从题跋中得知,这件珍品在元代至治、泰定年间,也就是问世一百多年后,曾一度在镇江流传,当时的镇江人郭畀、俞庸及四川眉山人程郇在镇江见到这幅珍迹后,仰慕陆游的诗名,先后为之题跋。
引首有明代程南云篆书“放翁遗墨”四字。拖尾有元人郭畀、俞庸、程郇三段长题,对陆氏文章翰墨至为推崇,认为是先生得意之作。还有明人陈琏、沈周等题跋。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