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谁说的

更新:2025-07-27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依据是马克思一八四五年提出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的依据是马克思一八四五年提出的:“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

但是原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毛泽东讲的,出自毛泽东的《毛泽东选集》。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辨证唯物主义...”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

这场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2019年8月27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入选普通高中语文教材 。

这篇文章创作背后那些真实而鲜活的细节向我们述说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双重压力下完成初稿1977年对于刚刚结束“文革”的中国人来说,恰似处于自然节气中“惊蛰”的前夜,春雷滚过,但泥土还未真正解冻。“四人帮”已被打倒,但其流毒还未彻底肃清。党内不少同志感到有必要根据邓小平、胡耀邦的思想,写一篇比较全面的关于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文章。在1977年的南京理论讨论会上,王强华与胡福明相识,并主动向胡福明约稿。“两个凡是”在当时的全国宣传和理论领域仍占支配地位,胡福明要对此进行批判,这在当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在这种压力下,胡福明毅然接下了这个任务,“批判是我的职责所在,‘两个凡是’是唯心主义,是没有道理的,即使为此坐几天牢也不要紧,历史会为我平反的。”1977年6月中旬,文章的主题、观点、布局已基本形成。胡福明正要动手收集研究材料、拟定提纲时,没想到,他的妻子被查出了肿瘤,送进了江苏省人民医院。7月的南京酷热难耐,胡福明晚上在医院一边陪护,一边又记挂着写文章。于是,他干脆把相关书籍拿到了医院,忍着蚊虫叮咬,借医院走廊上的灯阅读,蹲在椅子旁拟提纲,写出每一部分的论点、语录、论证材料,记下引文的出处。瞌睡了,就把三张椅子拼起来睡一会儿。就这样,胡福明写得很细,改了又改。经过了五六天,提纲写成了,妻子也出院了。网当年8月,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初稿完成,9月初胡福明将文章寄到网了北京。历经十次修改终面世1978年1月19日,王强华为胡福明寄去两份文章小样,并附短笺提出了修改意见。胡福明在接到信件之后对文章进行了修改,很快又寄给了王强华。王强华在斟酌、修改以后,再将讲小样寄给胡福明。从1978年1月14日的第一次发排到4月10日,该文共经过了5次修改。1978年4月,该文被送到了时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杨西光的案头,他对着这篇稿子整整看了两个小时,杨西光要求王强华将该文从哲学专版上撤下来,原因是:“第一,像这样重大主题的文章放在专刊上发表影响小,太可惜了;第二,文章还要做重大修改……”4月24日,杨西光等人完成了文章的第八稿,文章的标题也改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月27日,中央党校的吴江、孙长江完成了对文章的进一步修改,这一稿便是文章的第九稿。文章的刊发需要找中央领导的审阅,这时找谁成了一个问题。杨西光想到了胡耀邦,当时的胡耀邦虽不再管中央党校的工作,但仍挂了副校长的职务,主抓中央党校的《理论动态》。为请求胡耀邦的支持,文章先交由《理论动态》刊发,这次《理论动态》对文章的最后定稿实际上已经是第十次修改了。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这篇文章,当天晚上新华社向全国转发。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掀起了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的真理标准大讨论。这段故事虽已距离我们三十多年,这篇文章却影响了这些年来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全方位的变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更要坚持实事求是的观点,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共同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洪流中!

拓展资料

胡福明,男,1935年7月生, 江苏无锡人。

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

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2001年退休。

石城暑天。胡福明的妻子在月初患病住进江苏省人民医院,每天晚上他都到医院陪夜。高温酷暑,无法睡觉,也无地方可睡,胡福明就把《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和《毛泽东选集》带到医院,就着病区走廊上的灯光查阅资料,蹲着身子在椅子上草拟文章提纲。实在瞌睡了,就把三张椅子拼起来躺一会,醒了再看、再写、再改。五天后,妻子出院了,提纲也大致写成了。

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初稿近八千字随之,这场讨论从思想理论界扩大到党政军及社会各界。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这就从根本理论上否定了“两个凡是”。文章在党内外和广大干部群众中激起了强烈反响,这场讨论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成为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是从根本理论上对“两个凡是”的否定,但同时也遭到一些人的非议和指责。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j9j2l5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