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谁翻译的
摘要:《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陈望道。1919年冬,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陈望道。
1919年冬,受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委托,陈望道翻译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经李汉俊校阅、陈独秀审定之后,于1920年8月第一次在上海出版。
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初版,既没有精美装帧,也没有采用优质纸张,但在那个年代却犹如一面旗帜,指引着革命者前行。毛泽东1936年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说:“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刻在我的心中,建立起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就包括其在1920年夏秋读到的《共产党宣言》。
《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在中国的出版,不仅使当时中国思想先进人士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坚定了他们追求共产主义的信念,而且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的革命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指导作用。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陈望道所译《共产党宣言》已存世极少,目前所知国内仅存寥寥数册,非常珍贵。
陈望道生平简介
陈望道,原名参一,浙江义乌人。1909年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读书。1915年初赴日本留学,分别在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学习。留日期间,结识河上肇、山川均等日本进步学者,开始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
五四运动爆发后回国,受聘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配合校长经亨颐,和一师进步师生一起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时称“一师风潮”,后遭军警镇压。
1920年4月,应邀来上海担任《星期评论》编辑,同年8月,他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译本出版,为国内第一个中文全译本。9月,任教复旦大学中文系。同年12月,负责《新青年》编务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观点进行斗争。同时,参与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发起组,并参与创办外国语学社、平民女校。1921年年底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书记,因不满陈独秀领导作风,于1922年6月提出辞呈,中共三大后脱离党组织。
1923年秋,在上海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开设修辞学等课程。五卅运动后,接任教务长,代理校务主任。
1929年冬,出任中国共产党设立的中华艺术大学校长。
一二八事变后,任中国著作家抗日会秘书长。该组织在中共领导下,团结文教界著名人士,发表宣言,揭露日军暴行,动员人民抗日。1934年6月,发起大众语运动和“大众文学”,并于同年9月参与创办《太白》半月刊,任主编。1937年7月,参加中共领导的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1938年7月,发起成立上海语文学会,任副理事长,并组织关于中国文法革新的讨论,推广拉丁化新文字运动等进步活动。
同年秋,赴重庆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1942年到新闻系任教。抗战胜利后,随复旦大学迁回上海,次年加入秘密进步组织——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
1948年作为大教联代表赴南京请愿,抗议国民党当局长期拖欠教职工薪金,并支持和配合中共上海地下组织,尽力保护复旦师生。1949年5月,大教联改选理事会,任主席。同年6月,被推选为上海大学教育工作联合会会长。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7月,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持复旦接管校务工作。1950年任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华东文化部部长。1952~1977年任复旦大学校长。拥护和贯彻党的教学方针,团结广大知识分子,从德智体全面、精心培训青年学生,把复旦建设成为新型社会主义大学。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主任委员。当选第一至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任第三、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政协上海市委员会副主席,并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主席。1957年6月,由中共中央直接吸收为中共党员。1960年任《辞海》总主编。
“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但仍坚持语言、修辞学研究。1972年任复旦大学校革委会主任。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