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衰期计算公式
摘要:m=M(1 2)^(t T)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在物理学上,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
m=M(1/2)^(t/T)
其中M为反应前原子核质量,m为反应后原子核质量,t为反应时间,T为半衰期。在物理学上,半衰期越短,代表其原子越不稳定,每颗原子发生衰变的机会率也越高。
由于一个原子的衰变是自然地发生,即不能预知何时会发生,因此会以机会率来表示。每颗原子衰变的机率大致相同,做实验的时候,会使用千千万万的原子。
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
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
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原子核内部自身决定的,与外界的物理和化学状态无关。
半衰期概念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Half-life)。
随着放射的不断进行,放射强度将按指数曲线下降,放射性强度达到原值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叫做同位素的半衰期。
在物理学中半衰期并不能指少数原子。它的定义为:大量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衰变是微观世界里的原子核的行为,而微观世界规律的特征之一在于“单个的微观事件是无法预测的”,即对于一个特定的原子,我们只知道它发生衰变的概率,而不知道它将何时发生衰变。
然而,量子理论可以对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做出统计预测。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描述的就是这样的统计规律。
半衰期与温度有关吗
半衰期与温度没有关系,不仅和温度没有关系,半衰期与元素存在形式也没有关系,包括游离态还是化合态、液体还是固体,都对半衰期没有影响。
部分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针(Po)215: 0.0018秒
锶(Sr) 90: 30年
针(Po)216:0.16秒
钩(Cs)137: 30年
铋(Bi)212:1小时
镭(Ra)226: 1620年
钠(Na)24: 15小时
碳(C)14: 5730年
碘(I)131:8天
钚(Pu)239: 24000年
磷(P) 32:14天
氯(CI)36: 400000年
铁(Fe)59: 90天
铀(U)235: 7.1亿年
针(Po)210:3月
钾(K) 40:13亿年
钴(Co)60:5年
扩展
计算药物半衰期
药物半衰期(t1/2表示)的计算公式为: t1/2=0.693/k,其中k为消除速度常数。只要求得某一药的K值,即可按上式计算出该药物的体内半衰期。例如某药服用2小时后的血药浓度为25ug%,5小时后血药浓度为19ug%,则该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K=(Inco-Inc)/t=(In25-In19)/(5-2)=0.091h.该药物的半衰期t1/2=0.693/k=7.6小时。知道药物半衰期后,就可以适当参考半衰期的长短指导临床用药。如庆大霉素在正常人的半衰期为1.798±0.419小时。通过计算合理药用剂量方案,对于肾功基本正常的人,应为每日三次,每次肌注1.5mg/kg,这样句使药物在血中保持有效治疗浓度,也不会发生严重副反应,达到最好治疗效果。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