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人以言深于矛戟的上一句
摘要: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的意思是:跟人有礼貌的说话,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之言,深于矛戟的意思是:跟人有礼貌的说话,比较尊敬的讲话,让人感觉比布帛还要温暖。跟别人讲话尖酸刻薄,恶语伤人,会给对方的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这句话出自荀子《荀子·荣辱》。
原文
故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解释
言语可以给人带来愉悦,也可以给人带来痛苦。这几句以善言暖于布帛,恶言深于矛戟作比,形象准确地说明了这种感觉意识。
这种以物质喻精神的方法可以学习;也可直接用"与人善言,暖于布帛"表达关心、爱护的语言给人们带来的温暖,用"伤人之言,深于矛戟"表达恶言恶语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告诫人们切不可恶语伤人。
《荀子 荣辱》的启示
荀子的荣辱观可以说是对先秦儒家荣辱思想比较系统的总结。荀子认为, 由个人道德高尚而获得的荣誉为义荣,由个人不道德的行为而遭到的耻辱为义辱,这都是“ 由中而出”,取决于己而由权势地位带来的荣誉为势荣,外界强加于己的侮辱为势辱,这 都属于“外至”,与个人的善恶无关。
荀子进一步说明,在实际生活中不同的人在荣辱的获得上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无德的小人虽有可能享受到势荣,但却永远得不到义荣;有德的君子虽然往往得不到势荣,但却能取得义荣,且部分君子尚可兼得二荣小人虽可逃避势辱,但却无法摆脱义辱。
君子虽有时会蒙受势辱,但却不会有义辱,且小人还有可能兼受二辱荀子进而又认为, 势荣虽然也是荣,但这种荣与德行才智无关,它并不能改变其小人的性质面目;势辱固然为辱,但这种辱并非由自身无德所招致,它并不能改变其君子贤圣的评定,无损其为君子贤圣。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