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把书信叫什么
摘要: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护有关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对属于书面作品性质的信件也给予版权保护。在许多国家,实际上将所有书信当作文学作品...
书信是写给具体收信人的私人通信。除了保护有关的私人秘密外,一般对属于书面作品性质的信件也给予版权保护。在许多国家,实际上将所有书信当作文学作品。
古人把书信称为鱼书、尺鲤、鲤鱼、鱼肠、鲤素、素鲤、鱼素、鱼中素、鱼缄、鱼信、鱼讯、鱼函、鱼封、文鳞、鳞素、锦鲤、锦素、锦鳞书等。
我国的书信史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乐毅的《报燕惠王书》、鲁仲连的《遗燕将书》、李斯的《谏逐客书》等,都已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但先秦两汉人写信,形式比较随便。至迟到魏晋时期,开始有人撰作'书仪',就是各类书信的格式,以供他人写信时套用。迄今所知最早的书信格式,是晋代书法家索靖书写的《月仪》。
我国的书信文化经过历代的传承和发展,大体形成了为社会广泛认同的书信格式。虽然现实生活中,我们已经很少以书信的方式沟通,但是在公务信件往来中,尤其是撰写邀请函的时候,书信礼仪是否得体显得还是很重要。
书信称谓语
书信中的称谓语一般就是对对方的称呼语。在任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一般说来,称谓可分为亲属称谓和社交称谓两大类型。
1、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如父母、伯、舅、哥、妹、姑、姨、哥、弟、嫂子、姐、姐夫等等。
2、社交称谓,包括大家、各位、诸位等代词称谓;先生、小姐、女士、夫人、殿下等社交称谓;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职衔称谓;以及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等职业称谓,前面加上姓以示尊敬。
书信提称语
书信一定要用称谓,首先要分清是父母、尊长,还是老师、朋友。称谓之后,一般要缀以对应的词语来表达敬意,例如台端、台甫等等,这类词语称为提称语。
提称语与称谓有对应的关系,其中有些可以通用,但大部分都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其中比较常用的有:
用于父母:膝下、膝前、尊前、道鉴。
用于长辈:几前、尊前、尊鉴、赐鉴、尊右、道鉴。
用于师长:函丈、坛席、讲座、尊鉴、道席、撰席、史席。
用于平辈:足下、阁下、台鉴、大鉴、惠鉴。
用于同学:砚右、文几、台鉴。
用于晚辈:如晤、如面、如握、青览。
用于女性:慧鉴、妆鉴、芳鉴、淑览。
给父母写信,“膝下”一词用得最多,源出出于《孝经》 :“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是说人幼年时,时时依于父母膝旁,后来转为对父母的尊称。
“函丈”源出于《礼记-曲礼》,向尊长请教时,要“席间函丈”,意思是说,彼此的席位之间要空出一丈左右的地方,以便尊长有所指画;故用作对老师的尊称。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