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纪是多少年
摘要:一纪是12年,岁星或太岁纪年,12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纪。从历元时刻开始,一纪之后冬至和朔旦不但相会于同一天的夜半,而且这一天的干支也与历元所在日...
一纪是12年,岁星或太岁纪年,12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纪。从历元时刻开始,一纪之后冬至和朔旦不但相会于同一天的夜半,而且这一天的干支也与历元所在日名相同。后世的历法中,则常以冬至和朔旦相会于同一天的夜半,且日名干支也与历元日名相同,这样的状态相邻出现的一个周期称为“纪”。
这“纪”来自中国地支中的地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在农历中,每一年用地支表示,比如甲子年,就是第一年;后面就是乙丑年。四纪:四十八年。岁星十二年一周天为一纪,玄宗在位四十五年,约为四纪。
纪年的简介
是指以文字确切记载历史现象发生的年代。中华上下五千年,更是很早边有了文字出现,并且记录一些事件,然而就算到西周中期也没有记载的时间有标注年代。为解决这一情况,司马迁依据前人留下的资料,在《史记》中明确标注了西周共和元年及其以后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也是从这一年开始,我国历史开始有了确切纪年。
古中国的时间单位
现在是每昼夜是24小时,而在古代则是12个时辰。当西方机械钟表传入中国,人们分别称中国与西方的时间单位为‘大时’和“小时”。随着钟表的普及,人们渐渐忘记“大时”,而“小时”一直使用到现在。
在古代,我们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为标志。又用动物如大鼠、牛、虎、兔作为替代品使它容易被记住。
古中国计时工具
在古代,有两种计时工具,一种是日晷,另一种是漏。
日晷是由太阳影子的运动来定时的,与日晷表面的刻度相对应。我们应该在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天文台可以看到它。漏是由滴水造成的,它由四个用来盛水的铜罐组成,从上到下重叠。顶部有三个孔,底部有一个箭头形浮标。水位随着滴水而上升,锅上有一个刻度,所以它可以计时。
原日夜分为100分钟,因为它不能分为12小时,然后改为96、108、120分钟,到清朝正式设定为96分钟;因此,1小时等于8分钟。一个时刻分为三个部分,总共24分钟,和24个节气。请注意,一分钟不是现在一分钟,而是这个词,它被刻在两个时刻之间,带有两个奇怪的符号,所以它被称为字。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