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知屋漏者在宇下是谁写的哪个朝代

更新:2025-08-14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原文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出自汉朝王充《论衡》,含义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释义王充的...

原文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出自汉朝王充《论衡》,含义是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

释义

王充的话启示着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观察、听取意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个环节就是向群众收集意见和问题。有的干部下基层以后,遇见农民,谈不下去;遇见学生,谈不进去;遇见老干部,给顶了回去。这反映出来的,不仅是沟通方法问题,更是更深层的作风问题,能反映出干部是否真正了解基层情况,是否按照群众思维思考和办事。

作者简介

王充(27—约97),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今属浙江),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会稽。王充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立论宗旨,以“天”为天道观的最高范畴。以“气”为核心范畴,由元气、精气、和气等自然气化构成了庞大的宇宙生成模式,与天人感应论形成对立之势。其在主张生死自然、力倡薄葬,以及反叛神化儒学等方面彰显了道家的特质。他以事实验证言论,弥补了道家空说无着的缺陷。是汉代道家思想的重要传承者与发展者。《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思想主张

王充是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天自然无为

王充认为天和地都是无意志的自然的物质实体,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和事物的生成是自然无为的结果。他认为万物是由于物质性的"气",自然运动而生成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生物间的相胜是因为各种生物筋力的强弱、气势的优劣和动作的巧便不同,并非天的有意安排,天不是什么有意志能祸福的人格神。

2、天不能故生人

王充认为天是自然,而人也是自然的产物,"人,物也;物,亦物也",这样就割断了天人之间的联系。他发扬了荀子明于天人之分"的唯物主义思想。他说:"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能随行而应人"。他认为社会的政治、道德与自然界的灾异无关,所谓"天人感应"的说法只是人们以自己的想法去比拟天的结果。

3、神灭无鬼

王充认为人有生即有死。人所以能生,由于他有精气血脉,而"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认为人死犹如火灭,火灭为何还能有光?他对于人的精神现象给予了唯物的解释,从而否定鬼的存在,破除了"善恶报应"的迷信。

4、今胜于古

王充反对"奉天法古"的思想,认为今人和古人相"齐",今人与古人气禀相同,古今不异,没有根据说古人总是胜于今人,没有理由颂古非今。他认为汉比过去进步,汉在"百代之上",因为汉在"百代"之后。这种见解与"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是完全对立的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d9ppgy9.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