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的全文
摘要: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
凉州词,又称凉州曲,是达官显贵、宗室名流为凉州歌所填唱词,是唐朝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因“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
《凉州》是唐代民族乐府第一曲调:开元九年之前郭知运所献,属胡部:为大曲,调式有正宫、道调和高宫;音乐风格愁苦悲凉;乐器有觱篥、琵琶、胡笳、羌笛、筝、横笛、笙、方响;配有舞蹈,属软舞;歌者、舞者、演奏者甚众;很多著名诗人为之创作歌辞;歌辞通过艺人选诗入乐方式进入乐府;也是中唐后人追忆盛唐的符号。
译文
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
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
注释
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
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
欲:将要。
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
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
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
君:你。
征战:打仗。
赏析
本诗旨在写凉州之荒凉,偏僻,险峻,进而烘托戍边条件之艰苦以及将士们无尽的思乡愁绪,还有无以寄托情思的无奈。
开篇两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首先就显示了诗人于众不同的视角选择。王之涣的立足点与李白《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两人诗句的不同点一方面在于:李白的目光是由远而近,写的是来势迅猛而又无法拦留的一种动感流逝;而王之涣的目光是自近及远,故而展现了黄河扶摇远上的一种壮美奇观。另一方面还在于他们在诗作中渗透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怀:上下句贯穿起来看,李白的诗句流露的是一种对现实的无奈,表现在个人心智上的是放弃,有以酒消愁的颓废;而王之涣流露于字里行间的则是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烘托边地的荒凉、偏僻、险峻和戍边条件之艰苦,表现的是企盼早日结束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与无奈,是在为国、为百姓、为戍边将士抒情言志。
因此,诗人在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和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之后,紧接着便由景及人,重笔渲染戍边将士思乡之情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吹不到“玉门关”,杨柳就不能返青吐绿,就抽出新枝,就不能折杨柳新枝以寄托情思,羌笛还有必要吹奏那悲凉伤感的曲子吗?诗人在此不说戍边将士思家怀乡,而以“怨杨柳”喻之,实在是绝妙无比。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将生怨恨,眼下“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皆为枉然,因而作“何须怨”,根本就没有必要“怨”。虽说只不过是一句宽慰,然而这种宽慰着实含蓄而又委婉,深沉而又炽灼,耐人寻味,引人深思,堪称边塞诗之绝唱。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