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诗

更新:2025-05-04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译文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译文

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

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流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作者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后世影响

杜甫在艺术上对后代诗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深远的。例如他所开创的“即事名篇,无复倚傍”的新体乐府,就打破了长期以来借用汉乐府旧题写时事的局限,而是根据描写的内容以决定诗的题目,从而使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发浑,为后代诗人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杜甫在其他诗体形式上的创造与发展,也对后代诗人产生了极大影响,如杜甫以七律写当时的政治和人民的疾苦,就被陆游、元好问直接继承。陆游的七律内容深刻、格调高昂、意境挺拔,有人把它和杜甫的七律并重,虽然不很确切,从中也可以看出陆游是深受杜甫七律的影响。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9n4y1rw.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