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不似天涯卷起雪花是哪个朝代

更新:2025-05-23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是宋代的作品,出自诗人苏轼的词作《减字木兰花·立春》。当时苏轼被贬海南,诗人以海南春天的美景,表现其随遇而安的乐观...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是宋代的作品,出自诗人苏轼的词作《减字木兰花·立春》。当时苏轼被贬海南,诗人以海南春天的美景,表现其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

《减字木兰花·立春》的出处

《减字木兰花·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减字木兰花·立春》的翻译

手持犁杖,鞭打着土牛,无限的春风从海山吹来。便祈求春风可以吹向大地,将桃花染得像肉一样红嫩。挂着春旗,贴着春纸,一阵春风吹过,将我从醉酒的状态中吹醒。这里不像是海角天涯之地,春风吹起的杨花就如雪花一样美丽。

赏析

《减字木兰花》上、下片句式全同。此词上、下片首句,都从立春的习俗发端。古时立春日,“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后汉书·礼仪志上》)。上、下片首句交代立春日习俗后,第二句都是写“春风”:一则曰“无限春风来海上”。作者《儋耳》诗也说:“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风海上来。”风从海上来,不仅写出地处海岛的特点,而且境界壮阔,令人胸襟为之一舒。二则曰“一阵春风吹酒醒”,点明迎春仪式的宴席上春酒醉人,兴致勃发,情趣浓郁。两处写“春风”都有力地强化全词欢快的基调。以后都出以景语:上片写桃花,下片写杨花,红白相衬,分外妖娆。写桃花句,大意是乞得春神之力,把桃花染成粉红。这里把春神人格化,见出造物主孳乳人间万物的亲切之情。写杨花句,却是全词点睛之笔。海南地暖,其时已见杨花。作者次年人日有诗云“新巢语燕还窥砚”,方回《瀛奎律髓》评此诗云:“海南人日,燕已来巢,亦异事。”原来在中原,燕到春分前后始至,与杨柳飞花约略同时。以此知海南物候之异,杨花、新燕并早春可见。而早春时节,中原时或降雪。作者用海南所无的雪花来比拟海南早见的杨花,那么,海南即是跟中原一般景色。于是发出“不似天涯”的感叹了。——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坡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美食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宋孝宗时追谥“文忠”。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9dy1g79.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