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因谏而死的是谁

更新:2025-05-04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夏朝名相,是中国第一位因为忠心谏言被杀的臣子。当时的桀是中国有名的昏君,每天杀人无度,挥霍财物,并且整天和美女作乐,...

关龙逄(前1713年-前1620年)夏朝名相,是中国第一位因为忠心谏言被杀的臣子。当时的桀是中国有名的昏君,每天杀人无度,挥霍财物,并且整天和美女作乐,不理朝政,还把自己比作天上的太阳永远不会掉落。身为夏朝的大夫,官龙逄觉得自己不得不谏言,但是他多次谏言却毫无效果,最后想出了用黄图谏言的办法,想让桀明白当下形式危急,本以为桀会有所动容,不料桀只觉得不耐烦,连看都不看就将黄图烧掉,并命令士兵将关龙逄抓起来用炮烙之刑将关龙逄杀害。

比干,商纣王帝辛的叔叔。一生中先后辅佐商朝俩代帝王,爱国爱民,敢于谏言被后世称为亘古忠臣。但就是这样一位被后人称赞的忠臣,却落了个被剖心的下场。距史料记载,商王帝辛对百姓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并且爱用酷刑,比干认为国君有错臣子不谏言就是不忠,要是因为怕死而不去谏言那就是胆小鬼,国君有错就指出来大不了就是一死,这才是忠臣该做的。因此他去摘星楼谏言了三天不肯离去,纣王大怒问他:你凭什么敢在这一直谏言,比干说:凭我的善心仁义,比干:我听说圣人都有七窍玲珑心我很想看看啊,于是命人将比干剖心。

伍子胥(前559年-前484年)春秋楚国人,因父兄被楚王杀害而逃亡吴国,凭自己的能力成为了吴国大夫,是一名才华横溢的军事家和阴谋家。在他的“安君礼国”改革方案下,吴国仅用了数年就从一个小国变成了威震四方的诸侯强国。但是在吴王夫差决定北上进攻齐国时,伍子胥谏言应该先灭掉越国,阻止夫差打齐国,但羽翼丰满的夫差已经不愿意听从伍子胥的话了,所以伍子胥认为吴国迟早被灭,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齐国好友鲍氏看管,却被别人抓了诬陷外通齐国,最终被赐死。

比干简介

比干是殷商王室的重臣,他是商纣王帝辛的叔父,除此以外,比干还是商王文丁的儿子,商王帝乙的弟弟,不过也有人认为比干其实是帝辛的兄弟,因此比干也叫做王子比干。比干是沫邑人,也就是如今河南省淇县人,封地在比邑,也就是如今的山西省汾阳市,后来还被封为了忠烈公。

因为商朝前期的继承制度是嫡子兄死弟继制,后来经过了盘庚迁殷后,就改成了父死嫡子继位的制度了,不过由于比干是庶子,没有继位的权利,因此没能继承殷商。比干从小就勤奋好学,聪慧无比,后来更是二十岁就做到了太师的位置辅佐帝乙,后来帝乙死去,临死前将帝辛托孤给了比干,因此比干又成为了辅政大臣。

帝辛继位后,殷商的国土迅速扩张,民众也都比较团结,后来帝辛突然决定攻打徐夷,这个徐夷十分难打,帝辛攻打了好几年才打下来。由于长期的战争,殷商的军事实力大大减弱,比干等人劝谏帝辛休养生息,但是帝辛却仍然执意征战,后来周朝反了,帝辛大怒,决定带兵去讨伐叛军。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9405z3w.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