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南昌有哪些特色民俗
摘要:自古南昌人喜欢四季钓鱼,四季下钓,叫做四季得鲜。民间普遍有春钓鲗鱼,夏钓草鱼,秋钓?鱼的习惯。据传古时的南昌,家家有网,户户有钩,老少皆喜欢在垂柳掩映...
自古南昌人喜欢四季钓鱼,四季下钓,叫做四季得鲜。民间普遍有春钓鲗鱼,夏钓草鱼,秋钓?鱼的习惯。据传古时的南昌,家家有网,户户有钩,老少皆喜欢在垂柳掩映的湖中垂钓。“万家灯火舞,渔船钓不收”。便是当时悠悠垂钓的写照。“钓鱼之乐不在鱼,而在治心遣兴也。
南昌人习惯在茶馆聚会
在以江南才子王船山命名的船山路一条街上,就开有宝华楼、聚贤楼、陈源发3座大茶楼,相隔不到300米,各自都设有400-500个座位。靠闹市区,有德春园、春园阁大茶楼,靠东、靠北还有福裕楼、万花楼、四海全、福兴润、杏花园等大茶楼。其中福裕春茶馆,就有号称南昌市半员外之说。
龙岗登高
中华民族素有重九登高之习俗,南昌也同样流行。南昌市城郊的龙沙,自晋、南朝以来,便是登高望远的胜地。据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引文说: " 北有龙沙,堆阜逶迤,洁白高峻,而似龙形,连亘五六里,旧俗九月九日登高之处。 "
九月九日登高的习俗,南昌地区极为盛行。人们或攀梅岭,或登滕王阁,以文会友,登高聚宴。重九登高习俗,长期承袭不衰。
南昌采茶戏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由南昌民间的 " 茶灯 " 和 " 十二月采茶调 " 组合而成。后又吸收了南昌地区的民间舞蹈并与之相结合。大致经过 " 灯戏 " 、 " 三脚班 " 、 " 半班 " 等发展阶段,解放后正式定名为 " 南昌采茶戏 " 。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