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的人和不开车的人思维有什么区别
摘要:区别1 “远”和“近”的概念不一样没有车的时候,我们通常靠步行和公交车还有轨道交通。所以一般就是以时间来计算远近距离。简单说,没有车的时候,3~5...
区别
1. “远”和“近”的概念不一样
没有车的时候,我们通常靠步行和公交车还有轨道交通。所以一般就是以时间来计算远近距离。简单说,没有车的时候,3~5 km以内的距离,30 min左右的路程,都可以称为“远”了。甚至 30km 以外的地方,这个地方就叫“其他城市”了。
有车后,同样是 45 min左右的距离可以接受,25~30 km的距离并不觉得非常远,大概超过 50 km的地方,才开始觉得有些远。这时开车去“其他城市”也可以接受。
总结一下:有车前,2km 内称为“近”,5km 以上称为“远”; 30 min内称为“近”,45 min以上称为“远”。有车后,20km 内称为近,50km 以上称为远;虽然偶尔要去 50km 以上的远方,但是还是非常愿意去看看的。
2. 对城市结构认知不一样
不开车的人对于城市的认知可能仅仅局限生活圈的一小块。
然而,买车后,不少人对城市的认识就发生了深刻的改变,不再以铁道交通作为自己的基准点了。而是以家为中心20km为半径甚至向更远的地方延伸。
总结一下:没有车,对城市结构认知是以粗犷轨道交通为基础的。有车后,对城市结构认知则是以细致的汽车交通路线为基础的。
3、居住地点发生变化
没有车的时候,租房就只能沿着地铁站找,而且还要周边有完善的购物中心。不然生活便利程度就很低了。然而,这些地方往往租金价格较高。有车后,租房就可以离地铁站远一些了,如果学习工作不在市中心,可能你就基本和轨道交通告别了。这样租房是可以在任何地方租房,不在局限于轨道交通和购物中心。这些地方的租金相对较低。
4. 生活圈子不一样
找工作方面:没有车的时候,找工作,一般会找家附近和在火车站边上的工作,这样找工作的范围就小了很多,而且工作种类很少。有车的时候,找工作范围很广,而且有些工作的地点不会在火车站边上,甚至一些工种,要求是必须有车才行(比如说送外卖,搬家具等)。
娱乐方面:没有汽车的时候,娱乐场所基本上就是市中心的娱乐场所,购物中心的娱乐场所,家附近的公园。而有汽车后,轻而易举地就能开到海边,海边好像自己的后花园,随时随地,想去就去;可以去各种大型公园,以及一些大型运动场地;网上发现家附近有什么有意思的地方,可以立刻出发开过去;可以汽车旅行,自己带上行李就出发。
社交方面:没有汽车的时候,要考虑远近和交通便利性,基本上需要提前预约和计划,如果不方便一般是拒绝的。有车的时候,就没有考虑必要了,觉得可以,立马出发。
吃的方面:没车的时候,买原料,不能买很多,所以都是计划着的,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就不买了。有车的时候,可以到处买,买料十足,如果一个地方买不到,换个地方在找找看。如果是在网上看到一个饭店,如果没有车的话,要考虑交通便利性,还要计划什么时候去。有车后,看到一个有兴趣的饭店,跳上汽车,直接杀过去。
5、交通的关注点不一样
有车后,关注的不再是公共交通站了,对你来说这些点突然就从你生活中减少了,甚至是消失了,然而你开始关注停车场了。有停车场的商场你会去,很难停到车的商场你就不愿意去了。市中心停车费很贵,开车就不愿意去市中心了。总之,停车场变成了你的关注点。然后就是车库或者车位,租房的时候,可以离火车站较远,但是一定要有车库和车位,方便停车。另外对高速公路,洗车场,加油站和各种保养维修站点比较关注,知道哪里加油比较方便,哪里洗车更加便宜。怎么说呢,这个是改变,有得有失。
6、速度感知不一样
如果你骑自行车,20km/h 已经很快,也是很累的。然而开车20km/h,这就相当慢了。等把车开习惯了,60km/h 都觉得慢,经常喜欢上 80km/h 的高速。如果是两个城市间的高速公路,那么至少上 110km/h,有些人偷偷超速,120-130km/hr也是有的。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