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是谁
摘要:三皇分别指的是:羲皇、燧皇、炎皇。而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
三皇分别指的是:羲皇、燧皇、炎皇。而五帝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
三皇五帝,并不是真正的帝王,指的是原始社会中后期出现的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后人追尊他们为“皇”或“帝”。道教则把他们奉为神灵,以各种美丽的神话传说来宣扬他们的伟大业绩。
女娲和伏羲一起创造人类,以及世间万物,神农代表的是野蛮时代。到了五帝之说,指的是部落联盟鼎盛时期的代表,也是当时的军事民主制时期的重要人物。
三皇五帝即“三皇五帝时代”,又称“上古时代”、“远古时代”或“神话时代”。也可以简称为“三皇五帝”。
三皇
1、燧人、伏羲、神农,出自《尚书大传》。
2、伏羲、女娲、神农,出自《春秋运斗枢》。
3、伏羲、祝融、神农,出自《风俗通义》。
4、伏羲、神农、黄帝,出自《三字经》。
5、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庄子》、《纲鉴易知录》。
五帝
1、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出自《吕氏春秋》。
2、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出自《大戴礼记》。
3、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出自《资治通鉴外纪》。
在中国最早的古史系统之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广为流传,到秦汉时期各地文化融合后把三皇五帝之说载入史册。“皇”的原义还有“大”和“美”一说,不作名词用。战国末,因上帝的“帝”字被作为人主的称呼,遂用“皇”字来称上帝,如《楚辞》中的西皇、东皇、上皇等。时又有天皇、地皇、泰皇之名,称为“三皇”。在《周礼》《吕氏春秋》与《庄子》中也始有指人主的“三皇五帝”,《管子》并对皇、帝、王、霸四者的不同意义作了解释,但都未实定其人名。
“帝”原指天帝,五帝为五方神,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后增补轩辕、神农等五位上古部落首领作为“五帝”。上古部落首领“五帝”之名在孟子时尚未出现,他书中只提到“三王五霸”。《荀子》中才有“五帝”一词排在“三王”前,但无人名,只在其《议兵篇》中称尧、舜、禹、汤为“四帝”。《孙子兵法》有“此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句,似亦有四帝、五帝之称(但梅尧臣谓此“帝”字系“军”之讹)。《管子》及《庄子》所屡称“三皇五帝”,也都未指实人名。《庄子·胠箧》列举了古帝十二名及全书中屡次提到其他古帝,《六韬》列举了古帝十五名,《逸周书》所列古帝多达二十六名。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