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的作者是谁
摘要:“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中秋月》。这首诗借中秋月夜的景色,抒发作者身在边关,无法与亲人相聚的相思之情,字里行间都是离别的...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出自唐代诗人张祜的《中秋月》。这首诗借中秋月夜的景色,抒发作者身在边关,无法与亲人相聚的相思之情,字里行间都是离别的愁绪。
原文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
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
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
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释义
中秋之夜,夜空中月色近看,银色的月色在圆盘上,在这高爽的秋天,月光显得特别清凉。月宫中也有娇艳的桂树。一年长达三百六十五天,惟有今日恰逢此良辰美景,普天下皆这朗朗明月高照。
作者简介
张祜(hù)(约785年—849年?), 字承吉,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早年曾寓居姑苏。长庆中,令狐楚表荐之,不报。辟诸侯府,为元稹排挤,遂至淮南寓居,爱丹阳曲阿地,隐居以终。张祜的一生,在诗歌创作上取得了卓越成就。“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张祜以是得名,《全唐诗》收录其349首诗歌。
人物评价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乞火无人作蒯通。
北极楼台长挂梦,西江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
(杜牧:《酬张祜处士》。)
这是著名诗人杜牧对张祜的评价。的确,张佑的一生,狂士、浪子、游客、幕僚、隐者,曾以多种角色出现在人生舞台上,平凡而又独特,畅意而又痛苦,受盛誉而又曾遭诋毁,声名大噪而又终生埋没,可谓是坎坷不平的一生。张祜是一个才子诗人,他青年时豪侠游历、中年时宦海沉浮、晚年的凄凉隐居都给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其诗歌创作的内容、形式、风格也是随其生活历程而变化的,从其诗风的嬗变可以看出生活在其诗歌创作中留下的深深印记。作为诗人,张祜一生创作甚多,他的好友杜牧曾于《登九峰楼寄张祜》诗中说:"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他的诗歌也是众体兼备,尤以五言律诗成就最高。这些诗长于模写,本色自然而韵味隽永。五言、七言绝句则裁思精利,艳丽俊逸,音调谐美;五言古诗,讲讽怨谲,铺叙游程,章法井然。总之,无论在内容还是风格上,张祜都有其独到的造诣,很难将其划入任何一派,而是在中晚唐诗坛上独树一帜,是为清丽沉雄的一家诗风。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