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是985还是211
摘要: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
合肥工业大学(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 [1] ,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入选国家“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学校创建于1945年,几易校名,1958年正式定名为合肥工业大学,1960年中共中央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历经与安徽工学院、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合并重组,先后隶属高教部、机械工业部、机械电子工业部、教育部管辖。
截至2021年4月,学校占地总面积5千余亩,在合肥市设有屯溪路校区、翡翠湖校区、六安路校区和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在宣城市设有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下设23个学院(部),94个本科专业;拥有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任教师2200余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3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
办学溯源
1、原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历史照片(9张)
1945年10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在省立第七中等职业学校和省立蚌埠初级工业职业学校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
1946年9月,安徽省国民政府教育厅决定,将安徽省立蚌埠工业职业学校更名为安徽省立蚌埠高级工业职业学校。学校于当月29号启用新印。
1947年6月3日,学校校址由蚌埠迁淮南洞山。8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在淮南洞山正式成立。学校设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三科。
1949年1月,淮南解放。2月2日,淮南煤矿特区政府接管了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 [6-7]
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
1950年1月,安徽省立工业专科学校改建淮南工业专门学校,归华东军政委员会工业部领导。6月20日,学校改归燃料工业部煤矿管理总局领导。10月,学校改名为淮南工业专科学校。11月28日,淮南煤矿管理总局通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业专科学校”,由煤矿管理总局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教育部双重领导。
1951年3月13日,学校更名为“中国煤矿工业专科学校”,其任务是专门培养煤矿工业所需的技术干部。4月17日,学校改名为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6月18日启用新印。
合肥矿业学院
合工大历史沿革图
1955年2月,高等教育部和燃料工业部同意在合肥新址建校。3月9日,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改建为合肥矿业学院,隶属煤炭工业部。1955年暑假后,各专业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6年6月,西北工学院矿区开采专业学生65人、教师9人及专业设备一并调整到合肥矿院。暑假后,各专业全部招收4年制本科新生,停招专科学生。
1958年9月,合肥矿业学院改名扩建为合肥工业大学,属国家教育部和安徽省双重领导,迁合肥建校。10月7日,合肥工业大学正式成立。
1962年,安徽建筑工程学院(本科部分)并入合肥工业大学。
1960年,合肥工业大学(土木系部分)、安徽建筑工程学校合并升格为安徽建筑工程学院。7月,工大附属中学成立。10月22日,合肥工大被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成为全国32所重点工科院校之一。同年,开始研究生教育。
1970年,安徽水利电力学院、安徽工学院并入合肥工业大学,学校采矿系和地质系的煤田地质专业分出成立淮南煤炭学院。1977年,重新招收本科生,1978年,重新招收研究生。
1979年,邓小平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
1986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0年11月22日,学校培养的首位博士研究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1995年10月10日,由学校和安徽省财政厅共建的合肥工业大学财经学院正式成立。
语音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