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重庆医科大学是几本

更新:2025-07-28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重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

重庆医科大学(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重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市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重点支持建设的西部地区十四所大学之一。

历史沿革

1956年,根据中央部署由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分迁来渝组建上海第一医学院重庆分校,后独立成立重庆医学院。

1958年9月,重庆医学院医务委员会成立,其职责是领导全院教学、医疗、科研和行政。

1959年7月,学院召开了第一次全体党员大会,商讨了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文革中,重医教学工作受到了巨大冲击,但广大教职员工仍取得一定的成绩。

1970年7月至1972年7月,学院受成都军区委托举办军医培训班,培训解放军学员307名。

1972年-1976年,学院招收了5届3年制工农兵学员共2113人。

1975年4月,学院又开办“社来社去”试点班,学制2年,学员50名。

1981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成为全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5年,重庆医学院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重庆医科大学,曾先后隶属于卫生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

1988年10月,学校召开了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

1997年5月,学校由四川省教委划转至重庆市教委,各附属医院也由四川省卫生厅划转至重庆市卫生局。

1999年1月,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2001年5月,学校启动新校区选址工作,最后决定落户沙坪坝区。

2001年6月,教育部确定由华中科技大学对口支援重庆医科大学。

2002年,重庆职工医学院、重庆中医学校并入重庆医科大学分别组建应用技术学院和中医药学院。

2003年起,先后建立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8年,教育部、重庆市《部市战略合作协议》确定学校为重点建设大学。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

2012年9月,学校获批重庆市首批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重庆市微无创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2012年12月,入选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

2013年5月,入选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7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来华留学生示范基地建设高校。

2015年11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共建重庆医科大学的意见》,标志学校成功获批为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教育部和省级政府首批共建的地方医科大学,正式跨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6年,成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首批立项的地方高校之一。

2017年6月,重庆医科大学医渡云医学数据研究院揭牌成立,这是国内高校首个针对医学大数据分析研究建立的二级学院。7月,入选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2019年9月,学校获批微无创医学省部(教育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2020年3月19日,重庆医科大学获批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5月1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联盟。10月23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外语联盟。

师资力量

据2019年1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973”首席科学家2人、 “长江学者”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以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首席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逾百人。教师总数222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340人。博士生导师239人。此外,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28名教师和1个团队入选首批“重庆英才计划”。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496vv4q.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