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茹志鹃的作品有哪些

更新:2025-07-08 教育问答 阅读

摘要: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

茹志鹃(1925年9月13日——1998年10月7日),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著名导演王啸平的夫人,王安忆的母亲。

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曾用笔名阿如、初旭。祖籍浙江杭州。1925年9月生于上海。家庭贫困,幼年丧母失父,靠祖母做手工换钱过活。11岁以后才断断续续在一些教会学校、补习学校念书,初中毕业于浙江武康县武康中学。1943年随兄参加新四军,先在苏中公学读书,以后一直在部队文工团工作,任过演员、组长、分队长、创作组组长。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从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在《文艺月报》做编辑。1998年10月7日逝世。其代表作有《百合花》。

人物生平

《生活》是她的第一篇作品,于1943年11月22日发表在上海《申报》副刊《白茅》第36期。1955年夏,由南京军区转业到上海作协分会,任《文艺月报》编辑。1958年3月,在《延河》月刊发表短篇《百合花》,歌颂解放军和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茅盾称赞这是一篇具有清新、俊逸风格的好作品,此后有影响的小说还有《静静的产院》等。

《剪辑错了的故事》,是作者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写的短篇小说,通过正反对比手法,把现实和历史加以对照,揭露了极“左”思潮泛滥时期造成的虚假浮夸给党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此外,写过很多短篇小说和散文。文笔细腻、人物性格鲜明动人,颇得好评。现任中国作协上海分会副主席。

长写抒情心理小说。表现战争题材,以空灵精致的笔触展示军民间的诗情和厚意;反映社会主义建设生活,那柔美纤细的笔触常游弋在劳动女性的心灵世界,显示人物内心的热切和性格的贤淑。进入新时期以后,茹志鹃的视野变得更宽广而深邃,作品“从微笑到沉思”,温存中透出辛辣,热情里蕴含冷峻,创作风格有所发展。

个人作品

新时期以来,茹志鹃又发表了10多篇小说,随着主题的深化,风格亦有所改变,于清峻中隐含锋芒。她的主要作品集有:《百合花》(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静静的产院》(中国青年出版社1962年)、《高高的白杨树》(上海文艺出版社1959年)等。新时期以来发表的主要作品有《离不开你》(载1978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剪辑错了的故事》(《人民文学》1979年2月)、《草原上的小路》(《收获》1979年第3期)、《儿女情》(《上海文学》1980年1月)、《家务事》(《北方文学》1980年第3期)。《一支古老的歌》(《文汇增刊》1980年第3期)等。

茹志鹃的女儿王安忆也是当代著名女作家。

人物评价

勇于攀登的人,总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茹志鹃就是一个不畏险阻,在崎岖的小路上顽强攀登的人。

几十年来,她顽强探索、孜孜追求,努力采撷生活中的美,着意塑造平凡而高尚的人物形象,奋力开掘从一朵浪花到大海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创造、发展与众不同的艺术风格。

从心灵的微笑到深沉的思索,茹志鹃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付出了昂贵的代价。她留下的深深足迹,记录了时代变异和创作上的迂回曲折,思想上的矛盾痛苦、向往和追求。

从女性文学的角度看茹志鹃的小说,其独特性显而易见。茹志鹃的女性意识表现为关注女性的角色转换,并以人道情怀关注人自身的生命价值。茹志鹃用女性的眉笔细腻展现了普通人特别是女性的心灵历程和情感变化,显示了茹志鹃在十七年时期作为女性作家的独特性。

五十年代,由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引起的争论,一方面可以说是关于文学创作风格多样化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关系到女性小说题材的合理性问题。

语音读文:

本文地址:http://www.583316.com/jiaoyu/3qe4z39.html

Copyright © 2018-2024 问答库 保留所有权利.   SiteM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