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阅读下列材料 并结合所学理论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

2022-08-12 14:26:25 问答库 阅读 196 次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理论回答问题。
材料一: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礼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摘自恩格斯致奥·伯尼克的信(1890年8月21日)
材料二:多年来,存在着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摘自邓小平1989年5月16日的一次谈话
材料三: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可以看到,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以来在前进中遇到一一些犹豫和困惑,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摘自江泽民总书记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报告会上的讲话(1999年11月2日)
结合材料,请回答:总结历史经验,我们党在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上创立了什么理论?这一理论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创立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并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重要意义在于:是在高于社会主义特征的层次上,即在目的和目标的层次上,突出生产力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来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修正和发展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特征和实现形式的认识,进而从根本上破除了脱离生产力来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第一,它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第二,它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的方向。第三,它突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计划经济的束缚,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它对于我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考点:材料,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