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 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
问题详情
我国古代货币的六次重大演变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
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
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
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环钱和楚币,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
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
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钱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
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由于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
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演变
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政府已开始向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
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
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流通了两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也寿终正寝。
问题:试论述货币发展演变规律。
参考答案
货币形态的发展实际上就是要解决由什么来充当货币的问题。从历史的角度考察,由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经济和文化在不同时期的差异,充当货币的材料有所不同,所以,货币的表现形态也不完全相同。但是,货币形态的发展是货币适应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需要的结果,是社会全面进步的真实写照,也是货币本身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不断演化的记录。这是由货币的本质决定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实物货币因其数量过少或内在价值较低的原因,逐步退出了商品流通领域,而被一些金属材料的货币所代替。金属货币基本经历了由贱金属到贵金属的发展规律,因为贵金属比贱金属更具有作为货币的优越性,也更能适应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商品交易规模扩大对货币价值量扩充的要求。信用货币本位制取代金属货币本位制可以说是货币制度发展史中质的飞跃,它突破了货币的黄金限制,使具有个别使用价值的商品形态的货币形式发展成为五个别使用价值的信用货币,不仅大大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而且使金属货币本位制度下经常出现的币材匮乏的问题得到了一劳永逸的解决。
货币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实物货币——金属货币——足值铸币——非足值货币——银行券——纸币等几个阶段,目前正向电子货币阶段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