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位山东“最美女孩”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义举 以及车祸肇事者 被
问题详情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一位山东“最美女孩”车流中救助陌生伤者的义举,以及车祸肇事者、被救者、施救者三家人“因祸结缘”的故事,正在社会上广为流传。 这位名叫刁娜的24岁龙口姑娘,前不久与丈夫在下班途中,看到一位女子被撞倒在路中央。为了不让伤者被二次碾轧,“不让小悦悦悲剧重演”,刁娜与丈夫毫不犹豫地下车救人,一边拨打急救电话,一边护在伤者身前疏导交通。天色较暗,车流中的刁娜不幸被撞倒,右腿骨折。刁娜的善举也感染了车祸中的肇事者、被救者,他们用友善、谅解和诚信,续写了一段关于良知、公德与责任的佳话…… 这段时间,摔倒的老人无人扶、轧伤的孩子无人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这些原本天经地义的行为成为迟疑不决的纠结。在一个民族陷入集体的道德焦虑、道德追问之时,刁娜的善行义举,各方的人性善良,既是一抹亮色,也让我们深思…… “大义大勇”在生活中并不多见,更多的则是举手之劳的平凡善举。拥挤的公交车上,能否为白发老人让个座?有人问路,能否耐心回答甚至送上一程……勿以善小而不为,人性的善良温暖就在这样的微小善举中,不断凝聚成“最美”的风景。 爱,是一次举手之劳,也应是长久温暖;是危难之下的“最美”,也是日复一日的“平常”。与其一味痛心于道德缺失,呼唤着道德复苏,还不如从自己开始,唤醒真善美的人性。从政府、媒体到每一个人,都合力凝聚真善美的力量,抑止假丑恶的泛起,从指责“路人”走向从我做起、走向道德践行。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2 以道修身,以德治国。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2007年7月,在党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6周年暨第5个“公民道德宣传日”到来前夕,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共同发起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活动。当年金秋,首批53位“全国道德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隆重表彰。此后,每两年一届道德模范的评选。截止2011年,三届道德模范评选,162位全国道德模范。 这些普普通通的公民,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5个方面感动着世人,感动了中国。他们同样以平凡无私的举动,创造了不平凡的感人事迹,传递着人间温暖,传递着善行的力量。 2011年,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印发10周年。人们正欣喜地看到,随着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国正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全民族素质得以提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得到弘扬,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初步形成,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正在顺利推进。 ——摘编自中国文明网 请回答: (1)如何正确理解:指责“路人”不如践行“最美”? (2)评选表彰道德模范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3)请谈谈如何锤炼个人品德。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道德是一个文明社会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提高个人品德、强调重视实践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之一;公民个人是社会的有机构成,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提高,要靠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努力,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的实践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最终要落实到提高个人品德上,加强个人品德建设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建设的始终。
个人品德的功能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个人品德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变革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道德要求只有同个人品德结合,才会转变为现实的道德力量。个人品德的提升过程能够为社会道德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其次,个人品德是实现自我完善的内在依据。
(2)评选表彰道德模范能够引导人民群众参与道德实践、积极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传统,有利于促进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道德模范是自觉践行社会道德要求的典范,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精神,践行和见证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印证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丰富内涵,体现了改革开放的时代风范。
(3)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锤炼个人品德就要加强个人的道德修养,道德修养的实质是在自己的头脑中进行不同道德观念之间的选择。锤炼个人品德首先应加强个人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其次,要借鉴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的各种积极有效的道德修养方法,结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当代人道德修养的实践,要做到学思并用、省察克治、慎独自律、积善成德、知行统一;第三,要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向道德模范学习。在道德修养和社会实践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坚持继承光荣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坚持加强个人修养与接受教育引导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