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是正义和邪恶 光明和黑暗

2022-08-06 09:00:14 问答库 阅读 178 次

问题详情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定维护和平的决心。

  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世界各国应该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摘自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5年9月3日)

  材料2

  当习近平主席带着对世界前途命运的思考走上联合国讲台的时候,充满生机与希望的中国已经站在世界舞台的中央。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场,发展壮大起来的中国对全人类福祉的担当,赢得世界赞誉与支持。

  开创未来,离不开对历史的敬畏。70年前,联合国诞生。奠定现代国际秩序基石、确立当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联合国宪章,寄寓着先贤对和平的企盼,描绘出了战后世界的基本轮廓。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伟大胜利的主要贡献者之一,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今天,当世界格局加快演变,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成为世界的基本特征时,人类社会又该以怎样的思考和行动跟上历史的步伐?面对这个根本性问题,习近平主席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主张在21世纪的今天,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实现了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与创新。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9月30日)

  (1) 分析当今世界各国“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重要性所在。

  (2)如何理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继承了联合国宪章精神,符合国际社会的普遍需要”?

参考答案

  (1)联合国是二战主要同盟国在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时刻,为构建持久和平的战后国际秩序而发起成立的。联合国宪章及其宗旨和原则的确立,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的重要成果,是世界和平力量反思战争发生深层原因的结晶,是构建战后国际秩序的法理基础。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间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制止侵略行为、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联合国遵循下列原则:各国主权平等,各国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各国不得使用武力或武力威胁来侵犯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联合国不得干涉在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国内管辖的事件等等。

  联合国作为代表性最广、规模最大、最具权威的国际组织,是最重要的国际论坛和开展多边外交的场所。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成就为国际社会所公认。随着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联合国的作用一度得到加强。联合国还是大国间调整相互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结交朋友、维护权益、交换意见、共同推动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最重要场所。

  中国始终坚持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当今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泥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同舟共济、同担责任、共享权利,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符合人类共同利益。“命运共同体”具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是连带效应,世界长期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各国经济,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因为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考点:材料,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