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对于凡高的绘画《农鞋》 海德格尔曾有很高的评价 他说他从这双破旧的农鞋中看到了存在之被遮蔽的

2022-08-14 11:21:17 问答库 阅读 202 次

问题详情

对于凡高的绘画《农鞋》,海德格尔曾有很高的评价,他说他从这双破旧的农鞋中看到了存在之被遮蔽的真理。请欣赏这幅画,运用所学的美学理论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据说,荷兰画家凡·高留给后世的名作中,有幅极独特,画面上仅一双农妇的鞋。然而这个简单之至的画却引起了德国大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诗意之思,驱使他写下了二十世纪最著名的鞋论:
从农鞋磨损的内部黑洞洞的敞口中,劳动者艰辛的步履显现出来。这硬邦邦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她在寒风料峭中迈动在一望无际永远单调的田垄上步履的坚韧和滞缓。鞋皮上粘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夜幕降临,这双鞋在田野小径上踽踽而行。在这农鞋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呼唤,成熟谷物的宁静馈赠及其在冬日的休闲荒漠中无法阐释的冬冥。这器具聚集着对面包稳固性无怨无艾的焦虑,以及那再次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隐含着分娩时阵痛的哆嗦和死亡逼近的战栗。这器具归属大地,并在农妇的世界中得到保存。
学者王晓华写了一篇《关于鞋》的文章,曾经谈到这个绘画:“鞋在这里是响应大地呼唤的可靠器具。农妇穿着它走在路上,经历着四季的轮回,承受希望与失望的永恒交替,进行着只有疾病和死亡才能打断和终结的劳作。鞋在最实在处担当着农妇与世界的交道,收留着农妇与大地的亲密接触,以其坚韧品格不断伸展着农妇的世界。农鞋聚集着天-地-人-神的四元游戏,记载着农妇赞天地之化育的个人履历,收藏着她为生存而苦斗的日常生活。它是世俗的圣物。”
非常有意思的是,他还谈到,海德格尔“能写出如此细致、深情、意境高远的鞋论,是因为他是北方人。德国与荷兰所处的纬度大体上与中国的黑龙江相同,漫长的严寒季节注定了人与鞋的密切关系:它不但承担着人与大地的亲密接触,还是脚的守护者。鞋的意义在寒风凛冽和荆棘遍地的险境/苦境中凸现出来,成为人在天地间生存不可或缺的器具。”,那是因为“所有的北方人都体验过没有鞋寸步难行的境遇。有了鞋,人才能在路上,去远方,在大地上劳作,归家:这是对于北方人而言的真理。”而“在气候温和的南方,鞋的意义更多的是社会学层面上的。它标志着人的身份和生活方式,却绝非不可或缺。赤足走路或仅仅穿着简单的拖鞋干各种活计,在我现在所居住的亚热带城市是常见的景象。在北方长大的我吃惊地发现这里的本地人几乎能够穿着拖鞋干任何事(如送煤气、搬家、旅游),有时候人们穿鞋的目的不过是表示自己对世界有礼貌而已。拖鞋脆弱的底和差不多不存在的鞋面将它的鞋性降到了最低。活在此间的人完全可以不需要鞋,裸足走在世界上,劳作和狂欢。如果海德格尔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那么,他可能会写出脚的颂歌而不会留下如此卓越的鞋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成全一方器具,孕育一方思想。”
在教材中,这幅插图是在讨论“艺术诠释”问题时出现的。什么是艺术诠释?即旨在识别一件作品的意义的批评活动的功能。
在艺术哲学中,文本阅读所引起的诠释问题主要有两个:(1)作者的传记资料能否成为赞成或反对一种给定的诠释的合法证据?就其所引起的问题而言,主要是“动机论”与“非动机论”的对立问题。(2)当我们谈到某种诠释的时候,是否就应该把这种诠释看作是关于作品的惟一正确诠释?就其所引起的问题而言,主要是“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对立问题。而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分歧,不过是动机论与非动机论的对立在另一个方向上的表达而已。换句话说,作者的解释是不是唯一的?
就这幅画作来说,作者凡高的感受,和海德格尔的解释肯定不完全一致,王晓华的解释就更显得“离谱”了,但这些解释不都是有意思的吗?所以,就我个人而言,我是同意多元论的解释观的。

考点:海德格尔,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