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 作品标题被他人侵犯的事例非常之多 如电视栏目《同一首歌》 2004年被“上海健康主题
问题详情
在我国,作品标题被他人侵犯的事例非常之多,如电视栏目《同一首歌》,2004年被“上海健康主题演唱会”组委会以“同一首歌”作为“冠名权”在全国拍卖,“参考价”达到300万人民币。南宁国际民间艺术节蜚声中外,其主题曲“大地飞歌”几乎家喻户晓,多家单位和个人以“大地飞歌”申请商标注册。《无间道》系列电影风靡亚洲,“无间道”三字也作为商标在服装、服饰、鞋帽、防盗门等商品上注册。由姜文、赵薇主演的电影《绿茶》被北京一家安全套品牌抢注。在司法实践中,我国法院对作品标题是否受法律保护、受什么样的法律保护判决不一,从外国对作品标题的保护模式来看,主要单独或者同时受商标法、著作权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 请你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谈一谈:反不正当竞争法为何保护、如何保护作品标题。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作品标题的原因近年来人们发现因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名称进行独立再创作而引起的争议或是擅自将他人的作品标题(包括作相同或近似使用)注册为商标而引起的诉讼逐年增加。但由于作品标题独创性低而无法受著作权法保护因此有法律界人士指出作品标题可以作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2)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作品标题的保护①作品标题受保护的类型理论上而言作品标题可以因其具有独创性而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但实践中各国很少认定作品标题具有独创性而会因为其具有显著性特征被注册为商标受到商标法的保护。但是著作权保护和商标保护具有期限在其保护期届满(未续展)后如果作品标题已经成为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可以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作品标题若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可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a.再创作。这包括将他人的作品标题用于自己的作品上、新作与原作内容并不相同和将他人的作品标题用于自己的作品上、独立创作的新作品与原作内容相关。b.其他商业性使用。如将作品标题作为商标、厂商名称或者广告用语去注册登记或者使用等如将“五朵金花”注册为卷烟商标而引发的纠纷等。当然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不能被过度的使用从而限制社会公众对作品的利用。反不正当竞争法并不是设定权利来保障权利的积极实现而是设定“禁用’’来排除对利益的损害。具体到作品标题的保护上来由于大多数作品标题难以符合作品独创性的要求从而无法获得著作权法的保护而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作品标题关注的重点侧重于禁止他人混淆、杜绝搭人标识便车、保护凝结在作品标题上的声誉不被他人恶意使用等。②正确区分虚假宣传行为在我国作品标题若受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一个比较大的困扰是竞争关系。但如果在司法实践中能对竞争关系扩大解释那么有部分涉及作品标题的纠纷完全可以纳入到反不正当法的框架内。《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广告或者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当擅自利用他人作品标题进行虚假宣传时可能就会构成不正当竞争。可见作品标题是否符合虚假宣传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利用他人作品名称对商品或服务进行了违背事实真相的宣传;所作的宣传引人误解。在法学界学者对判断引人误解的标准意见不一。有学者认为判断引人误解的标准是一般购买者的普通认识和理解能力既不需要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也不需要消费者具有较强、较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也有学者认为在现今国际社会里大多数国家都综合了一般消费者施以普通注意标准、整体观察标准、比较主要部分标准以及异时异地隔离观察标准中的几种对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行为进行认定即采用混合形式。在我国执法实践中也可采用一般消费者施以普通注意标准、整体观察标准以及比较主要部分标准并且综合各方面的利益进行权衡来判断。③报刊标题获得保护的条件《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规定不正当竞争行为之一为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有学者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作品也可以作为商品当作品标题构成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那么擅自利用他人的作品标题将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a.该报刊标题须构成知名报刊特有的名称。人民法院认定知名商品应当考虑该商品的销售时间、销售区域、销售额和销售对象进行任何宣传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域范围作为知名商品受保护的情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原告应当对其商品的市场知名度负举证责任。b.擅自作相同或近似的使用。在我国境内进行商业使用包括将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企业名称、姓名用于商品、商品包装以及商品交易文书上或者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中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的“使用”。c.造成和他人的知名报刊相混淆。反不正当竞争法将“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作为保护知名商品特有名称的条件之一。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包括足以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因此造成与他人知名商品的混淆包括实际混淆和混淆的可能性。足以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来源产生误认包括误认为与知名商品的经营者具有许可使用、关联企业关系等特定联系的应当认定为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