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案例 2003年春夏之交 我国发生了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疫情之初 有关政府官员试图封锁消息

2022-08-13 20:40:15 问答库 阅读 199 次

问题详情

案例 2003年春夏之交,我国发生了非典型肺炎重大疫情。疫情之初,有关政府官员试图封锁消息,导致各种谣言在民间流传,相当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信息传播。尤其是在4月下旬的头几天,有关北京要封城、要戒严之类的谣言满天飞,加剧了人们原本就有的恐慌心理,从而出现波及全市的抢购风潮。本次疫情中,我们看到了典型的市场失灵。引人注目的首先是商品价格的不正常上涨。以北京为例,起初是与治疗非典有关的药品和医疗品械、用品的价格迅速上涨,人们熟知的有中草药板蓝根、医用口罩、消毒剂、体温表等,后来是以蔬菜、粮食为主的生活必需品的大幅度涨价。 市场失灵意味着“看不见的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了,这时“看得见的手”就要出面矫正市场失灵,此即政府调控和管制。非典流行客观上产生了市场失灵的诸多机会,从而也给政府恰当运用管制措施矫正市场失灵铺开了一份考卷。在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果断进行危机事件管理,许多措施堪称及时、有力,效果显著。(中山大学2008研) 请根据上述案例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非典型肺炎疫情流行时。市场出现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在非典型肺炎疫情流行时市场出现失灵的主要原因是:(1)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但是经济运作在实际生活中是不可能完全符合完全竞争的假设条件的因此市场失灵出现了。我国药品监管存在很大问题药品行业的进入门槛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称之为“垄断”行业由此导致在发生危机的时候产生的药品价格飞涨。(2)政府部门没有尽到其应尽的义务。当疫情发生时有些政府部门试图封锁消息隐瞒疫情导致了谣言的流传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称。民众没有听到来自权威部门发布的公告产生了极大的社会恐慌出现抢购风潮导致商品价格的不正常上涨。(3)一些公共物品提供的不足导致了人们更多的恐慌。非典疫情发生后由于政府的一些措施使得粮食等生活必需品供给减少价格飞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公共物品资源配置上的问题。在本案例中由于虚假信息的传播引起个人自然会作出所谓的”理性的选择”——大量购买板蓝根及相关医疗器械因而造成市场的短缺与恐慌心理引发疯抢风潮。

考点:疫情,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