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企业的利润表 可以称之为企业财务形象的“面子”。正是这种“面子”的原因 利润表是企业财务造假

2022-08-12 21:30:48 问答库 阅读 198 次

问题详情

企业的利润表,可以称之为企业财务形象的“面子”。正是这种“面子”的原因,利润表是企业财务造假的“重灾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利润的质量? (2)怎样进行利润的质量分析? (3)企业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4)企业利润质量恶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1)利润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效率与效益的综合表现也是企业所有者分配收益的基础。正确计量利润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用对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反映公司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未来的经济成果水平而言利润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并不都是一样的明白利润之间存在差异的投资者会仔细研究报表利润和预测利润的来源然后评价它们作为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指示器的指示程度。如果报表利润是对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的真实和可靠的评价那么这项利润就被认为是高质量的。相对而言所谓低质量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对公司过去的、目前的经济成果以及将来经济前景的描述具有误导性。利润质量定义中的着重点是关于报告利润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程度。高质量利润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实的评价较为客观。而低质量利润则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利润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利润质量来增加利润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信息。利润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持有的观点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通过经济价值创造活动而不是依赖于降低利润质量的会计创造能力提高了。(2)利润质量变化通常被解释为公司经营环境以及财务环境和公司未来前景已经发生变化的信号。针对我国企业利润调节的现状主要可采用如下四种分析方法:①不良资产剔除法。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②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利润。③异常利润剔除法。即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这里尤其应注意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④现金流量分析法。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3)利润操纵的动因主要是企业通过利润操纵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最大化。企业通过“调高”利润以“完成”承包利润通过“调低”利润以“藏匿”利润和资产达到偷逃税费的目的或为下年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为了能上市就需要进行财务包装从而促使一些公司通过财务包装这一“捷径”达到抬高股市价格的目的。为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各会计期间前后一致、稳定增长即所谓的“利润平滑”感觉而调节盈余;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无法将他们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传递给资本市场(投资者)采取人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传递信息;在目前资产所有者(出资人)对企业经营者(代理人)业绩评价方法和奖励机制下公司当局通过操纵虚拟利润来骗取政绩捞取经济利益。在以上动因的驱使下企业往往费尽心机在利润的报告上做文章。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种:①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为固定资产折1日、无形及递延资产价值的确认和摊销等加入了主观因素。采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其中夹杂较大成分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性确认可以被企业利用从而进行利润操纵。②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目前的计量理论客观上造成财务成果的扭曲主观上又常被利用利润操纵。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基本前提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就会受到扭曲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二是当前有不少尚难用货币计量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而历史成本由于通货膨胀或物价下跌、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重置价值与历史成本差异很大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损益难以提供可靠的信息。一些企业正是利用计量理论的这些问题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故意背离重置价大幅度增加或减少资产重估价值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③从会计制度本身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核算方法上较大的选择权这些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④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公司与改组前母公司及兄弟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利润操纵手段:a.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特别是母公司之间普遍存在大比例购销往来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应收账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b.资产重组。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以便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c.费用分摊。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一般都将企业社会性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存续的关联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医疗、饮食、物业等多方面。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量和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外界无法判断操作弹性大。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d.会计个体变更。母公司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时必须将该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一种情况是拥有50%以上股份另一种情况是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母公司可以通过内部重组使上市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增加一些盈利强的公司或减少一些亏损的子公司达到操纵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⑤除以上通过钻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空子披上合法外衣调节盈余、操纵利润外企业还通过以下违法违规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a.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利润计算等会计核算方法;b.把成本和存货倒置;c.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d.费用摊提不合理;e.在关联交易中用不公平的价格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f.在本单位内倒账浑水摸鱼;g.设置账外账。利润操纵的结果不仅造成损益不实还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及权益等会计要素不实以此计算的各种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4)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可以怀疑企业的利润质量正在下降:①审计报告异常地长含有异常的措辞提及重要的不确定性公布日期比正常的要晚或者指出审计人员发生变化。这些信号有可能意味着:对于以何种方式反映一些交易管理当局和他们的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不一致。这些不一致通常是与那些最终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交易有关的。②应收账款的增长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为了达到利润目标公司可能使用信贷措施来创造销售。这些销售可能是提供给那些具有较高风险的客户把以后年份的销售提前到当年。③冲销或转回引起的准备金金额的减少。冲销意味着需要计提准备金的那个可能事件发生了或者公司需要转回准备金来创造利润。④存货周转率变低。公司销售、存货或者生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⑤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余额的非正常上升。⑥商业性应付款项的展期信用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或者是长于正常的商业信用期间。⑦公司借款异常增加。公司可能对仅仅依靠内部资金为它的活动提供资金有困难。⑧管理费用中的广告费用的总额或是与销售收入之间的相对数的下降。为了使公司能够达到它的利润目标这些费用经常被降低。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对公司长期利润是否受到威胁提出质疑。⑨一次性的收入来源如利用资产重组、股权投资转让、资产评价、非生产性资产与企业建筑的销售所得调节利润。为了缩小实际利润和预测利润之间的差距公司可能会进行这些有利润的一次性业务。⑩依赖于公司核心业务以外的收入来源。(11)毛利百分比的下降。价格竞争可能正在损害公司公司成本可能失去了控制或者公司的产品组合可能正在发生变化。(12)企业运用会计组合来表现公司成长的假象。(1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已存在的会计政策在一个比较自由的问题上运用方式的变化。这项会计变化可能是公司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或者进行会计变化仅仅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利润增长率。(14)以后应归入税收费用的递延税款的增加。公司对公开披露资料的会计处理更加自由或者公司的纳税利润可能正在下降。纳税利润可能较好地反映了公司实际的业绩趋势。(15)注释或者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没有资金支持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上升。这暗示着公司现金流可能存在某些问题。(16 )年末现金和易变现证券的金额较低。为了提高流动比率公司可能在一次性的基础上使用它的现金来减少应付款项。(17)在年末或不同于过去的当年某个时点公司短期负债处于高峰期。公司可能已经借贷了一笔资金以达到支持公司信贷从而使销售收入在年末增长的目的或者是公司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利润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和理财活动效率与效益的综合表现,也是企业所有者分配收益的基础。正确计量利润,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效用,对保障投资者的利益,都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反映公司目前的经济增长和未来的经济成果水平而言,利润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并不都是一样的,明白利润之间存在差异的投资者会仔细研究报表利润和预测利润的来源,然后评价它们作为经济价值创造能力指示器的指示程度。如果报表利润是对公司过去、现在和将来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的真实和可靠的评价,那么这项利润就被认为是高质量的。相对而言,所谓低质量,是指公司财务报表上的利润对公司过去的、目前的经济成果以及将来经济前景的描述具有误导性。利润质量定义中的着重点是关于报告利润反映公司实际情况的程度。高质量利润较好地反映了公司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同时表明管理层对公司经济现实的评价较为客观。而低质量利润则夸大了公司真实的经济价值,对公司状况进行粉饰或者表明管理层没有客观地反映公司的目前状况和未来前景。利润质量下降表明,相对于过去,公司目前状况和前景正在恶化。管理层通过降低利润质量来增加利润,企图向外界传达比公司实际状态要好的信息。利润质量上升表明,管理层持有的观点越来越客观地反映了公司环境,同时也表明了公司通过经济价值创造活动而不是依赖于降低利润质量的会计创造能力提高了。(2)利润质量变化通常被解释为公司经营环境以及财务环境和公司未来前景已经发生变化的信号。针对我国企业利润调节的现状,主要可采用如下四种分析方法:①不良资产剔除法。所谓不良资产,是指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开办费、递延资产等虚拟资产和高龄应收账款、存货跌价和积压损失、投资损失、固定资产损失等可能产生潜亏的资产项目。如果不良资产总额接近或超过净资产,或者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超过净利润的增加额(增加幅度),说明企业当期利润有水分。②关联交易剔除法。即将来自关联企业的营业收入和利润予以剔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关联企业。如果主要依赖于关联企业,就应当特别关注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分析企业是否以不等价交换的方式与关联方进行交易以调节利润。③异常利润剔除法。即将其他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从企业的利润总额中扣除,以分析企业利润来源的稳定性。这里尤其应注意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一次性的偶然收入。④现金流量分析法。即将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现金净流量分别与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净利润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企业的利润质量。一般而言,没有现金净流量的利润,其质量是不可靠的。(3)利润操纵的动因主要是企业通过利润操纵最终实现自身利益(经济的和非经济的)最大化。企业通过“调高”利润,以“完成”承包利润,通过“调低”利润,以“藏匿”利润和资产,达到偷逃税费的目的,或为下年完成经济指标留下空间;上市公司在初次发行阶段,为了能上市,就需要进行财务包装,从而促使一些公司通过财务包装这一“捷径”达到抬高股市价格的目的。为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各会计期间前后一致、稳定增长,即所谓的“利润平滑”感觉而调节盈余;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性,经营者无法将他们所掌握的内部信息传递给资本市场(投资者),采取人为调节利润的手段传递信息;在目前资产所有者(出资人)对企业经营者(代理人)业绩评价方法和奖励机制下,公司当局通过操纵,虚拟利润来骗取政绩,捞取经济利益。在以上动因的驱使下,企业往往费尽心机在利润的报告上做文章。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主要有以下五种:①从会计确认基础的主观性来看,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的基础,该理论虽然较好地解决了收入与费用的配比问题,但在确认过程中加入了主观的方法,为固定资产折1日、无形及递延资产价值的确认和摊销等加入了主观因素。采用稳健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在反映带有不确定因素的经济业务时要采取审慎的态度,其中夹杂较大成分的主观判断。这种主观性确认可以被企业利用,从而进行利润操纵。②从会计计量理论来看,目前的计量理论客观上造成财务成果的扭曲,主观上又常被利用利润操纵。首先是计量单位问题,会计的四大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一是这一假设是以币值稳定为基本前提,而一旦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计所描述的财务成果就会受到扭曲,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二是当前有不少尚难用货币计量但对决策有用的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如人力资源、商誉等无形资产。其次是计量属性问题,目前最基本和常用的是历史成本法,而历史成本由于通货膨胀或物价下跌、技术进步等原因造成重置价值与历史成本差异很大,以此为基础计算的损益难以提供可靠的信息。一些企业正是利用计量理论的这些问题,在对资产进行评估时故意背离重置价,大幅度增加或减少资产重估价值,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③从会计制度本身来看,企业会计准则给予企业在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坏账准备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等会计核算方法上较大的选择权,这些都可以用来操纵利润。④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上市公司与改组前母公司及兄弟公司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自己独特的利润操纵手段:a.关联购销。上市公司与关联公司特别是母公司之间普遍存在大比例购销往来,通过低价购进,高价售出,应收账款高额挂起,在不产生现金流的情况下,达到形成高额利润的目的;b.资产重组。由于我国对资产价值评估缺乏相应的理论体系及操作规范,加上地方政府刻意参与,使得上市公司常以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为依托进行系列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达到将不良资产转让给关联公司,将优良资产转让给上市公司,以便使上市公司短时间内经营业绩有较大改善。c.费用分摊。上市公司改制上市前,一般都将企业社会性的非生产性资产剥离出去,但股份公司上市后仍需要存续的关联公司提供各方面的服务。这些服务涵盖医疗、饮食、物业等多方面。各项服务收费的具体数量和分摊原则是否合理外界无法判断,操作弹性大。当上市公司经营不理想时,通过调低收费价值和上市公司承担比例,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d.会计个体变更。母公司被投资企业拥有控制权时必须将该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一种情况是拥有50%以上股份,另一种情况是能够控制被投资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母公司可以通过内部重组,使上市公司在合并报表时增加一些盈利强的公司,或减少一些亏损的子公司,达到操纵上市公司利润的目的。⑤除以上通过钻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空子,披上合法外衣调节盈余、操纵利润外,企业还通过以下违法违规的手段弄虚作假而人为造成利润的增加或减少,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a.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利润计算等会计核算方法;b.把成本和存货倒置;c.虚列或隐瞒收入,推迟或提前确认收入;d.费用摊提不合理;e.在关联交易中用不公平的价格达到调节利润的目的;f.在本单位内倒账,浑水摸鱼;g.设置账外账。利润操纵的结果不仅造成损益不实,还导致企业财务报告中资产、负债及权益等会计要素不实,以此计算的各种财务指标不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状况,导致会计信息失真。(4)当出现以下情形时,可以怀疑企业的利润质量正在下降:①审计报告异常地长,含有异常的措辞,提及重要的不确定性,公布日期比正常的要晚,或者指出审计人员发生变化。这些信号有可能意味着:对于以何种方式反映一些交易,管理当局和他们的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不一致。这些不一致通常是与那些最终结果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交易有关的。②应收账款的增长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为了达到利润目标,公司可能使用信贷措施来创造销售。这些销售可能是提供给那些具有较高风险的客户,把以后年份的销售提前到当年。③冲销或转回引起的准备金金额的减少。冲销意味着需要计提准备金的那个可能事件发生了或者公司需要转回准备金来创造利润。④存货周转率变低。公司销售、存货或者生产方面可能存在问题。⑤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摊费用、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科目余额的非正常上升。⑥商业性应付款项的展期信用与历史经验不相一致,或者是长于正常的商业信用期间。⑦公司借款异常增加。公司可能对仅仅依靠内部资金为它的活动提供资金有困难。⑧管理费用中的广告费用的总额或是与销售收入之间的相对数的下降。为了使公司能够达到它的利润目标,这些费用经常被降低。发生这种情况时,应该对公司长期利润是否受到威胁提出质疑。⑨一次性的收入来源,如利用资产重组、股权投资转让、资产评价、非生产性资产与企业建筑的销售所得调节利润。为了缩小实际利润和预测利润之间的差距,公司可能会进行这些有利润的一次性业务。⑩依赖于公司核心业务以外的收入来源。(11)毛利百分比的下降。价格竞争可能正在损害公司,公司成本可能失去了控制,或者公司的产品组合可能正在发生变化。(12)企业运用会计组合来表现公司成长的假象。(13)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已存在的会计政策在一个比较自由的问题上运用方式的变化。这项会计变化可能是公司经济状况发生变化的一个信号或者进行会计变化仅仅是为了创造更高的利润增长率。(14)以后应归入税收费用的递延税款的增加。公司对公开披露资料的会计处理更加自由,或者公司的纳税利润可能正在下降。纳税利润可能较好地反映了公司实际的业绩趋势。(15)注释或者资产负债表披露的没有资金支持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的上升。这暗示着公司现金流可能存在某些问题。(16)年末现金和易变现证券的金额较低。为了提高流动比率,公司可能在一次性的基础上使用它的现金来减少应付款项。(17)在年末或不同于过去的当年某个时点,公司短期负债处于高峰期。公司可能已经借贷了一笔资金,以达到支持公司信贷从而使销售收入在年末增长的目的,或者是公司的性质正在发生变化。

考点:面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