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

佳能的成功之道:日本与美国经营理念的统一 过去 美国施乐公司是复印机之王 几乎成为复印机的代

2022-08-12 19:55:24 问答库 阅读 197 次

问题详情

佳能的成功之道:日本与美国经营理念的统一 过去,美国施乐公司是复印机之王,几乎成为复印机的代名词。如今,日本佳能公司(Canon)通过更便宜、更轻巧的产品,吃下施乐的地盘,成为全球的领导品牌,市场占有率达30%。去年,日本NEC、东芝等大公司都亏损连连,而佳能的年营业收入及净收入却双双成长,分别达239亿美元与14亿美元。促成佳能成功的关键人物就是该公司CEO御手洗。他把传统的日本企业经营理念与追求利润的美式管理风格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有了佳能公司今天的优异成绩。 御手洗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奉调到美国佳能公司的,后来成为美国佳能的总裁。他在美国一待就是23年,与通用电气、美国运通等公司的高层主管成为高尔夫球友,御手洗常和他们讨论企业的经营策略、管理方法以及这些经验是否适用于日本公司等,不断吸收这些美国企业管理者的建议。 御手洗1989年返回东京,1995年成为佳能的总裁,1997年成为CEO后,他把美国的做法引入了这家日本公司,开启了佳能变革的新纪元。 从御手洗掌舵至今,佳能的净收入增长了2倍之多。他大刀阔斧地削减支出,以强化公司的财务体制。这家原本旗下拥有赔钱子公司的棘手大企业,如今转变为现代化、有效率的组织。御手洗也因此成为日本社会另一个英雄式的企业领导人物,媒体对他带领佳能改革的做法报道无数,相关新书也即将出版,他成为不少日本企业主管争相模仿的对象。 小型独立系统取代流水作业线 佳能业绩成长的一条最重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将原始的流水式作业线改为一个个独立的超小型组装工作室,这一点也许是世界许多企业目前所没有的。这一被佳能称作chie(或智慧)的生产技术意味着佳能不是片面追求新的技术,而是采用最有效的方法。与以前相比,现在的生产设备更为轻便、更易拆装,能够很容易地被重新改装。 御手洗从1998年开始这项改革,以“蜂巢式的单元小组”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作业线。以组装复印机为例,公司不再采用冗长的作业线,而改成将每6名员工编为一个小组,在一个小工作室中合力制作一台复印机。这些员工蹲着组装包含l万个零件的复印机,他们需要的工具都放在随手可得的地方,所有的工作都可在小工作室内完成。在这种系统下,6位员工的生产力等同于IE1式生产线的30名员工。工人们也被鼓励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例如,他们自己设计座位,这样,他们在生产复印机的过程中就能够保持像棒球接球手那样的姿势,在所有的操作时间里都能处于富有效率的位置。他们还设计了斜袖,以便在拆卸零件时更为方便。一个工人为感光鼓配上保护盖,然后将感光鼓装入复印机内,以避免灰尘和光线对其造成损害。改革的结果是手和双臂之间能够实现更为和谐的配合。这是针对小脑的改进工作效率的方法,而不是针对大脑的改进工作效率的方法。佳能在日本的29个工厂都采用这种操作系统,公司在海外的15个工厂也在逐渐转换中。这个改变帮助公司减少雇用工人1万名,等同于5个工厂的人力,公司的生产力增长了30%。 削减支出,增加利润 御手洗特别重视公司利润,这也是根植于他的美国经验。1966年,他被外派到当时规模尚小的美国佳能,起初负责公司的会计,曾经目睹公司的年营业收入达300万美元,但是净收入只有6 000美元的情况。那种没有利润、没有效率的做法,成为他日后尽力避免掉入的陷阱,他把经营的重心放在利润,而不是市场占有率上。 御手洗刚回到日本时,公司有7个事业体处于亏损状态,其他没有赔钱的事业体则各自分头攻占海外市场。他果断结束表现不佳的事业体。例如,1995年,公司的个人计算机部门损失达8 500万美元,御手洗在上任3个月时,便决定关闭该部门。此外,公司也停止生产包括液晶显示器在内的赔钱产品。在发展新产品时,主管被要求必须从公司的现有资金着手,而非从银行贷款找钱。 另外,御手洗强调所有事业体都是公司的一部分,结束各自为政的时代。过去,佳能有十几个主要的部门,各自独立运作,为了增加产品销售量,各部门往往不计任何代价。如今,公司将部门合并缩编为复印机、打印机、相机和光学仪器四大部门,整合后减少了浪费,也提高了效率。 通过本案例的分析,你认为:
佳能的改革为什么能够取得成效?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佳能的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成效是因为佳能采用细胞式生产方式——改变意识、改变公司的生产法则。细胞式生产方式(cellproduction)简单地说就是自律分散型生产方式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日本。人们一般把细胞式生产方式分为:U形生产线(流程分割生产)、单人生产货摊式巡回生产方式、无传送带生产方式、单人货摊式生产方式、一人巡回生产方式等5种生产方式。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形式是单人货摊式生产方式该方式主要依靠手工进行组装由少数的精通多道工序的员工组装产品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生产方式。细胞式生产方式在实际的生产线上根据产品的不同、环境的不同和人员的不同其形态也有所不同。在细胞式生产方式中每个操作者在独立的制造生产线上操作而众多的被称为“细胞”的生产线同时进行工作但是每一“细胞”的生产并非为所欲为和各行其是而是有周密、严格的生产计划一个产品在各个“细胞”中分别进行组装最终共同完成一个成品的生产。日本一些大企业通过不断完善和改进细胞式生产方式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比如佳能集团1997年废除总计约16000米长的生产流水线后实施细胞式生产方式改造1998年开始取得成效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了近50%其中佳能集团在中国大连的工厂因采用细胞式生产方式一年内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近370%公司的边际利润率由1999年的2%提高到2004年的10%升幅达5倍之多;公司每位员工贡献的利润在1999—2000年间的单年内升幅达80%2004年的百分比更是1999年的4倍。充分借鉴细胞式生产方式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对现有流水线进行改造以进一步提高生产效能。(1)组织好工序同期化。现实生产中由于工序不平衡使得各工序的作业时间无法相等或相近甚至各工序用时差距甚远严重制约了整条生产线的生产效率为此做好工序同期化设计十分重要。这可以考虑根据流水线的节拍要求通过技术和工艺严密组织措施来调整流水线各工序的作业时间使它们等于流水线的节拍或与流水线节拍成整数倍比关系。组织工序同期化首先要考虑缩短最长或较长工序的工时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1)生产线工位采用高效率设备或改装原设备以提高生产效率;2)采用高效率的工艺装备如快速安装夹具、模具以减少装夹零件、测量尺寸的时间;3)操作者改变加工方法以减少作业的时间;4)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以减少辅助作业时间;5)提高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和工作效率;6)进行工序的分解和合并力求从工艺上使每一工作地的工作量相等或相近。(2)采用多工序作业和辅助无动力工作台生产。一是采用多工序作业。可以借鉴细胞式生产方式的理念大胆打破流水线生产模式建立起来的岗位、工序越分越细的方法通过大规模培训生产多面手使每一位操作者都能熟练地掌握多个工序的操作技能尽可能地由一个或少数几个精通多工序的操作者负责多个生产工序并进行组装产品。当某操作者因作业速度慢或工序不平衡而产生大量工件堆积时该工位的前一工序或后一工序的操作者必须来帮忙以保证生产线流程更顺畅。二是采用辅助无动力工作台生产。将原有的生产长线转换成短线或分割成几条生产线原来在线上生产的有些工位则转到线下生产由操作者各自作业然后将生产出的半成品根据工艺需要数送往装配线进行短线总装这样总生产效率会得到很大提高。例如某公司生产一种KZ—88型工业用控制仪控制仪由电源板、控制板、计数板和I/O单元组成原装配线上由插件、焊接、装配线、粗调、细调和检测等20个作业工序组成每天只能装配生产KZ—88型控制仪200台通过改进生产流程和优化工序大胆运用生产线下“辅助无动力工作台”生产方式组织生产同时保证半成品满足装配线进行整机装配结果生产效能得到迅猛提高。改进后每天装配生产量达到280台效率增加了40%。(3)大力推进意识改革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流水线生产方式与细胞式生产方式的理论生产效率没有太大差别但实际运用为什么会有天壤之别呢?关键在于操作者思想意识的改革程度即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程度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树立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应努力引导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积极倡导已确立的企业精神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建设来激励员工;确定组织长远的目标使员工紧紧围绕总目标开展各项工作;建立一整套企业规章制度以规范全体员工的行为;处事客观使组织内部形成民主的氛围;关心和体贴下属使员工团结一致并产生向心力;干部以身作则在组织中树立榜样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员工;长期培养并形成一种共同拥有的积极向上的优秀价值观。2)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制度对保证群体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具有重要的作用。组织目标的设定应科学合理应遵循SMART原则(S——具体;M——可衡量;A——可以实现;R——有回报;T——有时间期限)即按“经过努力可以达成”这一标准进行设立。目标设定要注意细化并进行分解使每一位员工都有自己的年目标、月目标、周目标和日目标目标不能如期完成时要及时反馈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同时根据事前已制定的考核方案进行奖励和处罚。绩效考核结果必须作为员工升迁、任命、调任、加薪等人事决策的重要依据。

考点:美国,复印机